首页 > 综合 > 正文

东湖评论:以匠心守文物,让千年遗存重焕荣光 快讯

2025-07-29 21:06:00来源: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资料图)

当阳市玉泉寺内,北宋铁塔的铁构件在吊车牵引下缓缓归位,毫米级的精准对接里,藏着文物修复者对历史的敬畏;荆州文保中心实验室中,多光谱成像技术穿透两千年炭化层,让汉简墨迹重见天日,科技之光唤醒了沉睡的历史印记。荆州文物保护中心工作一线从来不是简单的“修旧如旧”,而是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是用匠心与科技为历史遗存延续生命的实践。

修复是与岁月的博弈,每一步都需如履薄冰。面对浑身铁锈结痂的铁塔,刘雪刚团队深知,那些模糊的纹饰、纤细的铭文都是历史的珍贵信息。他们住进工地,开展数百次实验优化涂层配方,既要防住铁锈的侵蚀,又要保住纹饰的灵动。这哪里是刷漆除锈,分明是为“千岁老人”做精密的外科手术。当炭化汉简像焦炭般一触即碎,赵阳团队没有退缩,用医用高分子材料调出“续命胶水”,在断裂处植入“隐形支架”,让脆化的竹简能弯折30度而不断。正是这种“怕碰坏一毫米”的谨慎,让文物承载的历史信息得以完整留存。

创新是破局的钥匙,让不可能变为可能。传统工艺解决不了的难题,往往要靠科技打开缺口。铁塔修缮中,团队突破传统涂层易流挂、韧性不足的局限,新配方既抗腐蚀又保纹饰;汉简修复时,多光谱成像技术穿透炭黑表层,让湮灭的墨迹重见天日。从简牍脱色脱水工艺到木漆器保护技术,荆州文保中心创造的20余项核心技术,填补了多项国内外空白。这些创新不是炫技,而是为了让文物“活”得更久,让后人能触摸到更清晰的历史肌理。

坚守是最执着的承诺,让历史在岁月长河中延续。方北松带领团队深耕有机质文物保护二十余年,让全国80%的饱水简牍、70%的饱水木漆器重获新生。从河北定州的炭化汉简到湖北各地的考古发现,他们的足迹遍布27个省市,130余家文博单位见证着这支“国家队”的担当。当青年修复师为失手打碎的竹简落泪时,前辈一句“正好看断层结构”的指引,道出了文物保护事业的传承内核:既有代代相传的技艺,更有薪火不灭的初心。

从铁塔归安的精准对接,到汉简墨迹的重现人间,修复者的双手让沉默的文物有了诉说的力量。从屏息凝神的归安时刻,到热泪盈眶的显字瞬间,他们用匠心拼接起破碎的历史印记。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今天,我们愈发懂得:所谓保护的意义,不仅在于文物的年代与数量,更在于以执着守护、以创新延续,让每一件文物都能讲出过往的故事,照亮未来的征程。这,正是文物修复者们最动人的答卷。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赵铭昊(武汉经开区)

责编:王舒娴

标签: 观察家网 最新资讯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

相关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