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网站导航
观察家网 > 国内 >

最新消息:凡人微光|双手托起两条命!重庆退伍军人激流中纵身一跃

第1眼TV-华龙网 | 2025-07-28 19:07:52

直到“溺水救人 恩重如山”的锦旗送到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公路管护中心,姚素福的同事们才知道,这个平日低调到“没什么存在感”的退伍军人成了英雄。


【资料图】

锦旗背后,是一场发生在几天前惊心动魄的生死营救。

呼救声里的纵身一跃

那是7月18日晚8点多,杨女士记得,那天吃完饭带孩子们去县城庙嘴广场的乌江边耍水,天热,岸边人多。大女儿和朋友的女儿在水里,小儿子原本站在水边,她喊了两声没过来,转头跟孩子们往里面走了几步——里面据说水浅些。也就几秒钟的工夫,回头时小儿子不见了。

“河上有个娃儿……”有人喊了一声。杨女士心猛地一沉,看向江面,那飘着的一点影子,正是她的孩子。她从没下过水,甚至很少去河边,可那一刻什么都顾不上了,踩着水就冲过去了。刚抓住孩子想往岸边推,脚下突然踩空,母子俩瞬间被湍急的江水卷了进去。

“快点救命啊!有没有人会游泳……”千钧一发之际,江边散步的市民赵海梅发现险情,立即高声呼救。

呼救像针一样扎进姚大哥的耳朵时,此时他正往弟弟家的方向走,80米的距离,他跑得像一阵风。

江水中隐约能看到有人挣扎,不少人围在旁边却没人敢下水——连日降雨使江水上涨,湍急地翻涌着。

情况危急!姚大哥一眼瞥见旁边的救生圈,连衣服裤子、鞋袜都没脱,把手机往岸边一人手里一塞,脑子里闪过的不是怕,而是“一定要把人救起来”,这个念头像根稻草,让他敢纵身跳进湍急的江水里。

双手托举起生的希望

游到离岸边约15米的地方,姚大哥看到江面上只有一点头发在沉浮,他一把抓住那头发往水面上提,才发现水下竟然是两个人——一位母亲正死死抓着一个孩子,那孩子已经脸色发白,情况十分危急。

“当时心里咯噔一下,”姚素福回忆。来不及多想,他立刻腾出双手,一只手托着母亲,另一只手托着孩子,努力把两人的头都抬出水面,让他们能正常呼吸。可这一来,他的体力消耗得格外快,全靠着身上的救生圈才没沉下去。母亲一开始有些挣扎,想抓住姚大哥,姚大哥赶紧说:“你莫抓我,我尽力把你们带上去!”

江水流得又快又猛,他只能靠双脚拼命蹬水,逆着浪往岸边挪。那情景虽已过去10天,杨女士回忆起来依然后怕,“我在水里憋着气,清醒着却发不出声,只感觉有人稳稳托着我的头,那是唯一能呼吸的希望”。

整个过程虽然只有两三分钟,可每一秒都像在跟江水拔河。等把母子俩送到岸边,被众人合力拉上去时,姚大哥已经累得说不出话了。

人群中,他悄悄拧干湿透的衣裤,离开了现场。

那句“谢谢”重过千言

姚大哥没把这事告诉多少人。只是弟弟看见他浑身滴水,问起时,他轻描淡写说:“刚救了两个人。”

杨女士却在心里搁了块石头。她记得水里那个让她“别抓”的声音,记得那人救起他们就走的背影,却连名字都不知道。那四天,她翻遍了抖音上的现场视频,盯着评论区一条条看,直到有人说“救人的是姚素福”。顺着线索找到电话时,她的手在发抖。

见面时,她带了财物致谢,话没说两句就红了眼:“谢谢姚大哥,要不是你,我们娘俩……”姚大哥摆摆手,什么都没收:“碰到这种事,哪能收钱。”

1998年从广西边防部队退伍的姚素福进入公路部门工作,他坦言,军旅生涯让他将 “见难就帮” 四个字刻在骨子里。同事们后来知道了,都喊他“英雄”,他只是笑:“换谁见着了,都会伸手的。”

可杨女士知道,不是谁都有勇气,在湍急的江水中,为素不相识的人纵身一跃。那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不仅是凡人的勇气,更是中国军人深植血脉的担当。

第1眼TV-华龙网 曹妤/文 首席记者 林楠/审核

标签: 观察家网 最新资讯

  • 标签:观察家网,最新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