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护理
温暖,是最柔软的约束带
(相关资料图)
在冰冷的器械与汹涌的病症间,总有一股37℃的温度执着流淌。这源于医者仁心、落于专业护指的暖流,能够安抚失控的躯体、焐暖孤寂的心、甚至唤醒生命深处沉寂的微光——这便是“温度护理”的力量。而我亲历的张婆婆的故事,便是这股温暖力量照进内分泌科最晦暗时刻的真实见证。
那个深夜,病房的安静被打破。重症的张婆婆(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及精神病史,正处于治疗调整期)情绪不稳,时而低声呢喃,时而焦躁不安。值夜班的李护士一直守在她身边,轻声安抚,确保她的安全。清晨接班时,我看到李护士眼下的青影,知道这一夜并不轻松。
我刚走近病床准备检查,婆婆突然激动起来,声音沙哑地念叨:“你们绑着我做什么?我闺女呢?她怎么不来?”她的眼神里透着不安和委屈,像是个被遗忘的孩子。我轻轻擦去脸上的唾沫,柔声说:“婆婆,别急,您是不是想女儿了?”
她瞪着我,语气里带着倔强:“谁想她?她都不来看我……”
“怎么会呢?您女儿昨天还在这儿陪您呢。只要您放松一点,我们就帮您调整一下约束带,让您舒服些,好不好?”她的呼吸渐渐平缓,紧绷的身体也松了些。我轻轻握住她的手,说:“我外婆和您差不多年纪,看到您,就像看到自己的长辈一样。”她的手指微微动了动,没再挣扎。
“您女儿工作忙,但她一直惦记着您。”我坐在床边,声音放得更轻,“您先好好休息,等您睡醒了,说不定她就来了,还带着您喜欢的点心呢。”
婆婆的眼神渐渐柔和,像是被安抚的孩子,终于安静下来,慢慢闭上了眼睛。
趁着婆婆睡着,我联系了她女儿。了解到母亲的情况,女儿既心疼又自责,答应会尽量抽时间多来陪伴。渐渐地,我们发现一个温暖的变化:当女儿在身边时,婆婆就像个安心的孩子;而女儿不在时,我们便自然而然地接过了这份温柔的陪伴——陪她聊天,买她爱吃的早餐,轻柔地翻身、喂药......在日复一日的温暖陪伴中,婆婆的病情也逐渐好转。
出院那天,婆婆坐在床边,目目光紧紧追随着正在收拾东西的女儿。我走过去笑着问:“婆婆,闺女来接您回家啦,开心吧?您可别把我给忘记喽。”她抬起头,眼中是久违的清明,声音虽轻却字字清晰:“你们这些孩子啊,比我闺女还有耐心……”
如今,这张病床已迎来新主人。护士站墙上,婆婆的感谢信依旧静驻。每当夜深倦浓,我总在字迹前凝望,瞬间被拉回那些约束带与轻言细语反复交织的长夜。
我们始终坚信:约束带系住失控的躯体,却从未能锁住一颗渴望被理解的心,当我们用体温去焐热患者冰冷的指尖,病榻前交织的温情,早已超越了冰冷的护患定义。这温度如同监护仪上那稳定跃动的光点——既丈量着生命的顽强与韧性,也闪烁着人性深处最动人的救赎微光。它在我们共同跋涉的生命最晦暗的河床里,无声地为彼此点亮了前路。
素材 |护理部叙事护理小组
发布 | 宣传科
编辑 | 李洁 吴皓
审核 | 高研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