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正文

【地评线】东湖评论:保护耕地,扎紧群众“粮袋子”

2022-03-04 20:40:31来源:荆楚网  

耕地作为极其宝贵的自然资源,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更是我国“藏粮于地”战略实施的核心载体。近日发布的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要落实“长牙齿”的耕地保护硬措施,全力抓好粮食生产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牢牢守住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底线。民以食为天,粮以田为先。只有切实保护好耕地,才能稳住粮食安全这个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压舱石。

近些年来,从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的落实到耕地“进出平衡”制度的探索,从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到建设用地“增存挂钩”的同步推进,再到“大棚房”问题专项整治清理、违建别墅问题清查整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等系列行动的开展,无一不是对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有力回应。我国粮食连年增产,也从侧面反映出耕地保护工作卓有成效。虽然如此,我国后备资源不足、人均耕地面积少的实际依然没有改变,耕地保护工作的痛点、堵点、难点仍然存在,如何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加强耕地保护建设是关键。

地方政府是耕地保护的主体。2022年一号文件中明确,中央和地方签订耕地保护目标责任书,作为刚性指标实行严格考核、一票否决、终身追责,其责任之大从措辞中便可见一斑。城市建设、人口集聚、产业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占用土地资源,但这并不能成为转移甚至放弃保护耕地的借口。相反,找准问题症结,利用现有的“一张图”系统在项目选址过程中引导企业尽量选择存量建设用地,达到不占或少占耕地的目的;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实施耕地提质改造工程,将符合条件的旱地、盐碱地等潜在资源有序开发为可持续利用的耕地,实现土地利用的动态平衡,有效缓解发展与保护的矛盾;在借鉴已有的“河湖长制”“林长制”经验的基础上,积极完善推广“田长制”,发动更多的基层力量积极参与耕地保护工作,从源头上形成工作合力,都是履行耕地保护职责的有效方法。

各职能部门是耕地保护的具体承担者,尤其是与土地关系最密切的自然资源和农业农村部门。作为土地利用的专家向导和耕地保护的执法先锋,自然资源部门要做好地方政府的参谋和企业单位的顾问,确保项目依法依规、节约集约用地,及时发现、严厉查处非法占耕地进行建设的行为,巩固违建别墅问题整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等系列行动成果,严格耕地用途管控,让良好的用地秩序蔚然成风;农业农村部门要着眼保护性耕作、坡耕地治理、土壤结构改善、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等重点工作,停止掠夺式地滥用耕地,改善土壤流失状况,避免造成耕地污染,提升耕地质量,夯实农产品高产稳产基础。其他诸如住建、城管、生态等部门,也应立足部门职能职责积极配合做好相关工作,凝聚部门联动的的强大保护合力。

广大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体作为耕地保护的实际受益者,理应形成自觉保护耕地的意识。农副产品的充足供应离不开“菜篮子”和“米袋子”,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保护耕地”应像“节约用电”“节约用水”一样成为社会群体的普遍共识。此外,农民是耕地的直接使用者,要充分调动其保护耕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适当加大补贴力度,及时落实奖励政策,提高种地综合效益,以实实在在的利益消除“种田不如打工”“种地不如盖房”的负面思想。

“手中有粮,心就不慌。脚踏实地,喜气洋洋。”守好“田格子”,扎紧“粮袋子”,我们才能从容不迫、自信满满地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大有作为。

稿源:荆楚网

作者:骆珊珊(襄阳东津新区)

标签: 乡村振兴 耕地红线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

相关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