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正文

徽州鱼灯:创新为鳍 出山奔海

2025-10-13 19:08:31来源:央广网客户端  

近几年,在黄山市各地的文艺展演、民俗活动中,徽州鱼灯几乎都是主角之一,那“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的精彩场面,成为点亮徽州大地的一抹亮色,也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网友认识黄山、了解中国非遗文化的一扇窗口。那么,一盏小小的鱼灯,如何能成为黄山的“消费热点”,成为火遍全网的“现象级IP”呢?今天我们就带您一起去寻找答案。

它游弋于江河,藏着“激流勇进”的坚韧拼搏;它跃向龙门,载着“向上进取”的美好期许,恰是普通人对生活态度的生动写照。而徽州鱼灯,让“鱼的精神”有了具体的地域落点,也让外地人在观赏鱼灯时,能触摸到徽州文化的肌理与温度。


【资料图】

随着徽州鱼灯的声名远扬,越来越多的人在思考,如何让这条鱼游得更深、更远,市场中,鱼灯的制作与销售率先成为探索方向,歙县自媒体达人潘敏便是其中一名实践者。她积极传承创新鱼灯制作技艺,让非遗鱼灯成为游客可体验、可带走的“乡愁信物”。

如何把产品变成商品,鱼灯文创顺势而生。徽州古城景区的大鱼神灯馆里,印着鱼灯纹样的冰箱贴、缀着灯影巧思的钥匙扣,还有兼具实用性的化妆包、文化衫,各式文创产品琳琅满目,让游客能轻松把徽州鱼灯的浪漫记忆带回家。

但无论是日常流通的普通鱼灯还是文创产品,基本都依赖外地企业供应,黄山市本土规模化生产制作存在空白。黄山企业家程乔长期从事徽文化保护利用,敏锐察觉到这一现象,经过筹备,今年7月,他在合肥创办了一家以徽州鱼灯为核心业务的生产企业,日产鱼灯300多条。

“我们要把这面旗子扛到外地去,让它形成一个品牌,鱼灯上面必须要有徽州,徽州鱼灯才是一个‘法理’的存在,让这种深入人心。”安徽觉然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程乔说到。

近些年,全市各地以徽州鱼灯为元素的主题民宿、咖啡店、制作工坊先后涌现;汉服旅拍、沉浸剧场等新兴业态不断兴起;鱼灯夜游活动在一些景区常态化举行……其中,徽州区呈坎景区通过叠加徽州鱼灯、舞草龙、徽剧等非遗展演,推出沉浸式文旅体验产品。今年1到9月,景区接待游客超120万人次,其中夜游游客占比三分之一,带动夜间经济消费8000多万元。

徽州鱼灯的影响力还延伸到学术研究与教育领域。清华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国内高校纷纷与我市开展校地合作。其中,安徽师范大学师生多次来到歙县汪满田、瞻淇等地学习鱼灯制作和鱼灯舞步,并在校内开设非遗鱼灯课程,通过创新表达,将鱼灯搬上舞台。

如今,徽州鱼灯已实现了从“非遗薪火”到“全民共舞”、从“传统民俗”到“城市名片”、从“流量经济”到“共富经济”的三重蜕变。数据显示:仅歙县一地,2025年春节期间,徽州鱼灯就引来了全国各地15万名游客,全县销售徽州鱼灯7760余只,销售额100余万元;鱼灯衍生类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50%。汪满田、瞻淇、渔梁等地村民直接增收400万元。

在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歙县通过持续激活非遗鱼灯IP,迎来文旅新高峰。全县累计接待游客157.1万人次,文创、演艺、研学等直接收入超600万元,带动住宿、餐饮等综合文旅消费超5000万元。高德扫街榜数据显示,徽州古城跻身全国热门景区,成为年轻人“奔县”重要目的地。

从一盏鱼灯的摇曳,到一个产业的形成;从文化价值的坚守,到经济价值的释放,我们相信,未来,徽州鱼灯在“保护”与“创新”的驱动下,凭借多元产品、特色服务、立体传播与深度共情,必将冲破短期流量局限,迈向文化与产业价值深度融合,书写从“现象级 IP”到“长红型生态”的全新篇章。(程茜 洪莹 李飞 刘学禹)

标签: 观察家网 最新资讯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

相关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