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重庆市商务委监测,截至10月8日,重庆双节期间消费总额比去年同期增长8.86%,微信支付消费金额和笔数更是超越北上广深,位居全国城市榜首。回望这个长假,市场繁荣,消费火热,已是重庆双节消费市场有目共睹的鲜明图景。今年重庆双节消费为何能交出这样一份亮眼答卷?
从消费端与供给端双向审视可见,重庆有着驱动消费增长的独特逻辑与路径,而“文旅热”的强力带动,正是消费大增的首要推力。10月8日,携程、去哪儿、飞猪发布黄金周旅游数据,重庆跻身这三大平台热门TOP10城市,尽显宠粉的“硬核”实力。与此同时,重庆接待国内游客的成绩单也同样亮眼。据统计,10月1日至8日,重庆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2701.59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4.2%;全市重点监测的130家景区累计接待游客1079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增长11.2%。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若想让文旅流量真正转化为消费增量,供需两端协同发力是关键。毕竟,吸引流量只是第一步,如何把“观光者”变为“消费者”,让“流量”沉淀为“留量”,才是激活假日消费的核心命题,在这方面,重庆探索出了多条创新路径。
在活动与政策方面,双节期间,重庆市商务委联合相关市级部门和38个区县启动“畅享双节·渝悦消费”2025年重庆国庆中秋假日消费活动,推出六大主题350余场活动、超3亿元让利,充分释放黄金周消费潜力;在场景融合促进消费方面,通过“首店+场景”模式,以及场景引流与沉浸体验,实现从“卖商品”到“卖体验”转变,让场景创新正在成为激发消费潜力的重要引擎;在业态培育促进消费方面,重庆聚焦文旅消费客群需求,持续发展“文旅+百业”模式,全力推动文旅消费业态创新;在营造便利消费环境方面,政企联动保障,通过发放消费券、配套让利、银行支付优惠三重叠加,营造舒适便捷消费环境,持续引流聚客。
重庆多措并举,全面激活区域商业活力,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的“促消费”答卷。数据印证了这一成效:双节期间重庆国内游客花费达 196.14 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1.4%。
这份答卷背后,更折射出促进消费持续发展的深层思考:如何把地方特色转化为流量增量?如何用精准政策激活市场活力?如何从扩大消费规模到提升消费能级转变?归根结底,促进消费,扩大内需,需要立足地方实际,打开创新思路,积极挖掘特色潜力,才能在消费赛道上继续跑出加速度。
作者:路漫漫(江北区)
编辑:曹叶
审核:杨洋
监制:白永茂
华龙网两江评投稿邮箱: liangjiangping@cqnew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