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正文

东湖评论:“汉超”引燃全民共建新图景|焦点滚动

2025-08-19 16:12:10来源: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资料图】

8月16日,武汉体育中心主体育场迎来历史性时刻,2025武汉城市足球超级联赛(“汉超”)揭幕战激情开赛。这座曾举办亚洲杯的职业级场馆,首次向群众足球敞开怀抱,46780名观众创下国内业余足球赛事上座率第二的纪录。一场以“三镇演义”为主题的草根足球盛宴,在江城夏夜拉开帷幕。

低门槛带来真参与,草根赛场亦是拼搏舞台。“汉超”的魅力,首先在于其无与伦比的包容性。8元、10元两档亲民票价创下国内足球赛事新低,首批万余张门票十分钟售罄,让足球真正从“观赏品”回归“日用品”。参赛选手来自各行各业,年龄横跨16至55周岁,有专业运动员,也有在校大学生、医务人员、公安干警、教师、司机等。这里没有遥不可及的球星,只有白天辛勤工作,夜晚化身绿茵斗士的普通市民。球场上,东湖风景区43岁的消防监督员胡品,不顾疲惫在绿茵场上奋力拼抢;看台上,经开区的刘先生即便手臂打着石膏,也坚持带孩子为家乡球队助威。当精英体育的门槛被卸下,社区球场便成为百姓挥洒汗水,展现生命活力的广阔舞台。这种跨行业、跨年龄的广泛参与,让高端“竞技场”回归“民生工程”,让体育之光真正照进了市井烟火。

全城共绘拼搏画卷,赛事凝聚城市认同。“汉超”的魅力不仅在于赛场上的激烈角逐,更在于它激活了深藏于血脉中的地域认同与情感共鸣。开赛前夜,“经开拐子,踢完来江夏,蟹肥丸香”“洪山的山是脊梁,东湖的水是情怀”“赢了就是武汉市中心”等妙趣横生的网络“隔空喊话”,率先引爆全民“造梗”热潮,让足球赛变成全民创作的嘉年华。从物理联通三镇的长江大桥,到足球凝聚人心的绿茵场,这场“三镇演义”完成了从地理标识到精神家园的跨越。而全民共建的热情背后,是坚实的社会协同支撑。公安、文旅、体育等部门化身赛事保障的“无名英雄”;中国车谷开放配套“美食生活荟”;各城区积极提供免费停车、组织志愿服务;蔡甸、江夏等地纷纷推出文旅优惠。这种共建共享的模式,将群众的热情凝聚成澎湃的城市动能,让“观赛+旅游+购物”的一站式体验成为全民以微小力量共建的大舞台。

平凡人亦能铸就传奇,汗水诠释新城市精神。“汉超”最动人的价值,在于它将体育还给了创造者,让普通人的热血成为城市最闪亮的光芒。揭幕战担架四次冲入场内的画面,定格了草根球员无畏伤痛、永不言弃的瞬间。这些业余球员每一次奋不顾身的飞身救球,每一次咬牙坚持的冲刺回防,都重新定义了城市英雄的模样。看台上钱先生那句地道汉腔“蒜鸟,都不容易!”道尽了对拼搏者最质朴的致敬;洪山队球员在千人呐喊中突入禁区的身姿,与东西湖区“输了,但东西湖值得被看见”的豁达宣言,都是城市精神的当代表达。这些平凡的故事,让“不服周”的武汉性格在绿茵场上具象成一道道永不停歇的闪电。“赛事搭台、全民唱戏”这种由群众自发参与形成的文化认同,比任何形象宣传都更具生命力。

文经融合打造城市名片,赛事激活城市发展动能。“汉超”联赛不仅是一场体育狂欢,更是文化与经济共振的生动实践。“来一脚、凑热闹”美食生活荟与开幕式同步举行,汉超文创展位上赛事特色周边琳琅满目,“车谷造”汽车、家电、体育装备等170家展商现场发放消费券。主流媒体的持续聚焦,让楚文化通过赛事符号破圈传播,不仅增强市民归属感,更吸引外来游客因赛事驻足体验。据武汉市体育局数据,2024年全市体育消费总规模约532亿元,成为拉动内需的新亮点,也为武汉创建国家体育消费示范城市注入新动能。通过“足球+文旅”资源的深度整合,赛事已成为武汉展示城市风貌的重要窗口,具有全国辨识度的体育文化消费新场景已初具雏形。

“汉超”联赛的火爆,是全民参与、全民共建的生动体现。这场席卷江城的“草根风暴”,不仅为武汉的足球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城市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张静(武汉江岸区)

责编:刘文颖

标签: 观察家网 最新资讯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

相关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