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 > 正文

每日短讯:高质量发展绘就“奋进铜陵”新图景

2022-09-01 16:05:55来源:铜陵新闻网—铜陵日报  

奋进新时代,逐梦新征程。铜陵,踩着时代的鼓点拔节生长,从“中国古铜都”走向“智造新铜都”,从资源枯竭城市到高质量发展的“优等生”,产业结构由过去的“一铜独大”转向了“多点支撑”,优势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特色产业亮点纷呈。

我市因铜而兴,但长期形成的“一铜独大”产业结构,以及伴随的资源枯竭和环境破坏,给城市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加速产业升级、推动转型发展势在必行。面对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和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我市转型升级蹄疾步稳,既有“时间表”“任务书”,又有“路线图”“责任状”,始终保持着有序推进的状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十年筑梦,转型升级,华丽蝶变。前不久,国家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公布2021年度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绩效评价结果,我市再获全国优秀,这也是我市第六次获优秀等次。同时,今年的一道高考题,让铜陵再次出圈。这些背后,是一座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突围之路,是我市围绕资源型城市转型付出努力进而取得的成绩。10年来,我市坚持一手锻长板,抓住铜、延伸铜,推动传统产业往高端环节走,做强做优首位铜产业;一手补短板,不唯铜、超越铜,推动新兴产业往核心环节走,打造“133”先进制造业集群,即国家级先进结构材料1个首位制造业集群,化工新材料、专用装备、绿色建材3个特色优势先进制造业集群,新一代半导体材料、高端元器件及电子材料、新能源3个具有优势潜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集群,形成与长三角中心城市产业梯度互补、深度融合、多点支撑的产业发展格局,探索走出了资源枯竭城市高质量转型之路。

老工业转型,产业是关键。提起我市的工业,“铜花四溅”场景曾深入人心。如今,走进各企业生产车间,满眼都是高度自动化的生产设备和流水线。在位于铜陵经开区的铜陵华创新材料公司生产车间,只见一卷卷铜箔在精密仪器的操作下有序滚动。“一根头发的直径约为60微米,我们的铜箔厚度不到发丝直径的十分之一。”记者见到该公司新材料研究中心总监黄国平时,他的技术团队正在对提升锂电池铜箔超高延伸率和抗拉强度进行攻关。该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数码与储能电池领域,并进入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动力电池头部厂商的供应体系。

十年接续奋斗,转型硕果满枝。

——聚焦产业发展,激发转型新活力。我市深入开展工业转型升级行动,建设铜基新材料、绿色建材、精细化工等特色优势制造业集群,促进传统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38%,居全省首位。建成全国重要铜冶炼基地,电解铜、铜材产量分别占全国总产量10.5%、6.8%;铜陵有色金属集团业绩创70年之最,2021年跃居世界500强第407位。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机遇,强化产业链招商,全面加强与沪苏浙城区结对、园区共建等战略合作,大力发展先进结构材料、半导体、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入列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培育上市企业,上市企业数居全省前列。大力发展交通物流,依托长江黄金水道,加快推进长江码头建设,铜陵皖中南保税物流中心(B型)进出口货值居全省首位。

——聚力改革创新,释放发展新潜能。坚持科技引领创新赋能,深入推进“科创中国”试点建设,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2021年净增高新技术企业62家;研发投入强度、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分别达3.3%、45.6%,均居全省前列。建成科技创新“国字号”公共平台44个,成功入列国家创新型城市创建名单,顺利通过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创建市验收。深化改革开放,积极扩大对外开放,获批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第二批联动创新区。全面深化政府管理、开发园区等重点领域改革,政务服务“最多跑一次”事项占比100%,“全程网办”事项占比99.8%。

——聚情民生关切,塑造城市新面貌。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全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历史遗留矿山累计生态修复治理率达92.9%,成为全省唯一入江口国家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城市。切实抓好民生保障,高质量实施民生工程,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5%以上。扎实推进基础教育提升工程,获批全省唯一的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不断提高社会保障能力,推动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基金实现省级统筹,城乡居民养老与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应保尽保。滚动实施棚户区改造攻坚计划,持续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累计完成改造面积超1000万平方米。

捋顺“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辩证关系,给全市人民带来更多更实的幸福感、获得感。如今,滨江岸线成为市民乐享美丽生活的新场所,也成为城市绿色发展的新品牌。天更蓝了、山更绿了、水更清了、环境美起来了!随着转型的深入推进,铜陵这座老工业城市已经在传统产业困局中突围,创造出新的发展优势,不断迸发出令人振奋的新气象、新活力、新动能。

站在新起点,谋求新发展,实现新突破。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将坚持以“绿”为底,聚焦“水清、岸绿、产业优”三个重点,补短板、还欠账、惠民生,进一步务实解决遗留问题,扎实抓好民生保障,实现生活提高、生产发展与生态改善“三生共赢”。

标签: 结构材料 先进制造业 可持续发展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

相关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