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网站导航
观察家网 > 热点 >

把暑期交给呈贡丨旧巷深处有光阴,呈贡老城的慢游时光 视讯

呈贡发布 | 2025-08-03 22:07:42

漫步呈贡老城,仿佛走进时光隧道,每一处老宅都藏着一段文脉传承。作为滇池东岸的古城,呈贡老城既是美食天堂,也是文化宝库。今天小编就给大家推荐一日呈贡老城漫游,一起探寻这座老城的独特魅力。

四十年早点香 老味藏街巷

位于龙城街的这家开了四十年、经营了三代人的叶香园早点店,主要卖米线、面条和手工饺子,也有牛奶、豆浆、油条和鸡蛋,传统拿票取餐的方式。浇在米线头上的大块牛肉,香气扑鼻,十分诱人。先吃米线,再用米线汤来下油条,最后喝一碗清甜豆浆,这是本地人多年在她家吃早点形成的特有习惯。也可以选择豆浆+油条,豆浆醇厚香甜,油条酥脆。用油条蘸一下豆浆,一口咬下去,甜、香、酥、软在嘴里交织,热乎劲儿从舌尖暖到胃里,油条的焦香和豆浆的清甜互相中和,一点都不腻,只剩满口的满足。


(资料图片)

费孝通旧居静 文脉守时光

今年6月24日恢复开放的费孝通旧居,是社会学“魁阁学派”的精神圣地。这里原系呈贡古城村民李加荣的住宅,始建于1928年,1931年建成。1938年,为躲避日机轰炸,云南大学社会系研究室由昆明城区迁至呈贡魁阁,该室青年学者费孝通随迁至呈贡,与其家人租住在呈贡古城村村民李加荣家中,并在位于魁阁的社会系研究室工作,在这座老宅中,费孝通完成了《乡土中国》等作品。如今,老宅内陈列着珍贵的手稿和历史照片,讲述着那段烽火中的学术坚守。

大古城魁阁立 精神永流传

魁阁位于大古城(旧称伽宗城)中部,原是当地居民崇拜魁星、祈求保佑金榜题名的场所。魁阁坐北朝南,为三重四角攒尖土木结构琉璃瓦屋面建筑,屋顶为盔顶,线条流畅,宛如古代武士头盔,1938年,为躲避日本飞机对昆明日夜平凡的轰炸,云南大学、燕京大学社会实践工作站在费孝通的带领下搬迁至大古城魁阁。费孝通在魁阁这八年期间完成了著名的乡村经济《云南三村》等社会学名著,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昌家巷小吃绝 烟火暖人心

这是一家藏在昌家巷里的店。沿着小巷子进去,台子上放着洋芋、娃娃菜、芋头、冬瓜、黄花菜......近40个品种的菜品供食客选择。很多人喜欢吃酸辣粉的原因主要是可以按自己的喜好一次性选择很多菜品,口味分为酸辣、麻辣和酸麻辣三种,大部分人都会选择酸麻辣。除了素菜还可以加现切的牛肉、牛肠等荤菜,牛肉因是现切新鲜肉,口感十分嫩滑。还有蒸罗非鱼、炸洋芋、凉拌牛肉等,实为特色小吃的首选地。

冰心默庐雅 笔墨印流年

这座白墙灰瓦的四合小院坐落在三台山南麓,原是华氏家族的“华氏墓庐”。抗战烽火中(1938-1940),冰心一家为避战乱寓居于此,她取“墓”的谐音改为“默庐”,并写下《默庐试笔》盛赞:“呈贡山居的环境,实在比我在北平郊外的住处还静,还美”。步入庭院,正房八仙桌依旧,仿佛冰心夫妇与西南联大梅贻琦、费孝通等学者谈笑风生的场景仍在眼前。楼上的卧室陈设简朴,透过书案后窗,依然可见冰心笔下的“呈贡八景”中——北望“凤岭松峦”,前望“海潮夕照”,南望“渔浦星灯”三处景致。

三台山登高望远 百里滇池入画来

三台山公园因山势三叠成台而得名,自古为“凤岭松峦”的呈贡十六景之一。沿着青石台阶向上,穿过云南山茶和樱花林,登上山顶的望海廊,眼前豁然开朗——五百里滇池尽收眼底,西山睡美人轮廓清晰可见。这里是观赏“海潮夕照”的绝佳位置。明代思想家李贽登临时曾留下名联:“一览观沧海,三台自草亭”。夏季傍晚,落日熔金,滇池波光潋滟,水天一色,令人沉醉。

华灯初上时,站在三台山望海廊凭栏远眺,五百里滇池烟波浩渺,老城炊烟袅袅升起。一碗酸辣粉的酸辣滋味在舌尖萦绕,默庐窗棂上的落日余晖温柔了时光。呈贡的故事,写在南门街上一座座老房子的房梁上,飘在传统老店的炊烟中,更镌刻在登高望远的每一个瞬间。

责编 | 杨丽 刘洪斌

编审 |马玲丽

终审 |李琼美

  • 标签:观察家网,热点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