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正文

当前关注:【地评线】东湖评论:冷眼看待“预制菜”热

2022-09-02 19:49:18来源:荆楚网  


【资料图】

近段时间,预制菜备受关注。中国预制菜产业联盟日前在京成立,更是对当前预制菜产业发展迫切诉求的积极回应。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达3459亿元;到2026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1.07万亿元,成为下一个万亿元餐饮市场。据三方机构统计,今年春节期间,淘宝的预制菜销量同比翻了一倍,盒马的预制菜销量同比增长超过3倍,叮咚买菜7天卖出了300万份预制菜。

预制菜的出现,恰好迎合了年轻人“既想体验下厨乐趣,又不愿耗费过多时间精力”的心理,用不了几分钟时间,即可做出兼具风味和颜值的餐品。毕竟谁能抵御“人人轻松当大厨”的诱惑呢?不过,尽管资本争相拥抱预制菜,但要说到让消费者满意,预制菜还任重道远。

标准化生产难以满足多元需求。预制菜是标准化、批量化生产的成品或半成品,受原材料、工艺、储运等条件限制,产品同质化现象在所难免。但品种丰富、口味多样是中餐的优势,也是消费者的需求。要想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预制菜企业在开发产品时要提前考虑如何打造差异化产品,提升打造创新产品的能力,以占领更多细分市场。7月,江苏省消保委发布了《预制菜消费调查报告》,结果显示超六成消费者表示预制菜品口味一般,未达预期。而各大电商平台上关于预制菜的差评也主要集中在“味道不好”上。倒不是说预制菜有多难吃,更多时候,是广告宣传与实际产品之间的差距造成了心理落差。更何况,各地口味不一,工业化产品很难靠一种类型走天下,征服各地消费者的味蕾。

食品安全难以有效把控。预制菜经简易处理即可食用,从生产加工到销售时间跨度较长,并涉及冷冻冷藏环节,故其在食品保鲜乃至安全等方面存在更多风险点。因此,预制菜除了保证便捷、特色、口感等特点,还必须牢牢把住食品安全关口,这涉及优质原材料的供应,成熟加工、冷冻技术的运用,以及对高标准品质工艺的把控等。之前媒体曾曝光的各种食品加工乱象,如2018年媒体曝光的问题料理包,2022年央视315晚会曝光的“土坑酸菜”等……即使是相对高端的预制菜行业,也存在着小部分厂家资质不全(甚至没有生产资质)、设备不达标、卫生不过关的现状。《法制日报》采访的食品与营养学相关专家认为,预制菜行业目前存在着企业资质不全、菜品存储不当与信息标注不全等方面的安全隐患。

相关产业链缺乏有效融合。预制菜产业上游连着乡村振兴与现代农业发展,下游连着消费市场,中间是食品加工技术、物流冷链运输等领域,应当成为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探索农产品食品化、品牌化、规模化新模式的助推器。据了解,预制菜赛道的核心“玩家”大致划分为六大阵营:产业专家阵营、上游原料巨头、速冻食品大牌、知名餐饮连锁、新锐网红品牌和零售渠道品牌。几个阵营各有所长,也各有劣势。但目前的现状是,多数预制菜企业为了抢占市场,各自为政,缺乏优势互补和融合发展。要想做大做强,在市场上立住脚,预制菜企业需要解决上游供应链、规模化生产、仓储物流冷链和市场信任度等诸多问题,同时也要加强与科研院校的技术合作,攻克营养搭配、风味保持等技术难点,需要解决全产业链的各种难点、痛点和堵点。解决以上这些问题,“预制菜”热才能长久的热下去。

稿源:荆楚网

作者:曹阳赤(宜昌当阳)

责编:丁玥

标签: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

相关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