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正文

天天热消息:【地评线】东湖评论:“双减”一年合力浇灌幸福苗

2022-08-08 09:29:31来源:荆楚网  


(相关资料图)

央视近日的一组《“创意作业”点亮暑期生活》的新闻,为我们展示了各地孩子们多姿多彩的暑期生活。我们从新闻里看到,阅读存折、博物馆实践、科技馆参观、劳动体验、学游泳、习武术……孩子们的暑假有无限的可能,“双减”政策实施一年,以往辗转各大培训班的孩子们的暑假生活,得到质的提升。但想要更好巩固落实“双减”政策,还需要社会各界共同持续努力。

教育回归家庭,拒绝过度“鸡娃”。近年来,在幼儿教育阶段,十分推崇亲子教育,各式亲子活动层出不穷。但在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更多的是学校和培训班在承担。“双减”以来,不少家长还没有从攀比式“鸡娃”的环境中走出来,又陷入了茫然无措的焦虑中。如何让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回归家庭,可以通过更加频繁和更多形式的家校互联,利用家长讲堂、家校联系本等途径,对家长的情绪和教育方式给出更多的引导。让家长在关注孩子学习成绩以外,更加关心孩子的生理、心理健康。与此同时,可以在给孩子们加入更多需要亲子共同实践才能完成的作业。例如北京市不少小学的暑假作业是到自然博物馆参观后作图或者拍摄视频讲解,这就给亲子活动提供了明确的内容,也是“倒逼”家长参与到教育中来。

提升教学质效,培养学习能力。尽管有各种政策解读,但“双减”要得到家长的真心认可和支持,学校只能用质量说话,用行动和事实来说服引导家长。不断提升教学管理水平、强化教学研究,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教学质量,也让学校这个教育的主战场地位更加突出。与此同时,提升课后服务质量也成为落实“双减”政策的重要举措。不少学校在课后开启了戏曲、剪纸等传统文化课程,更有部分学校开设了实践课程,如校园电视台等。不出校园就能拓宽知识面,才能更好地实现素质教育,提升教育的公平性。

盘活社会资源,营造良好氛围。人与社会密不可分,孩子的教育也不能脱离社会。但社会教育不能狭隘地理解为培训班。“双减”政策后,不少学科类培训机构遇到转型的压力。不少地方由政府出面,建立了校外公共服务购买机制,盘活图书馆、美术馆、科技馆、博物馆等公益性场馆资源,链接培训机构教育资源,调动高校学生等志愿者力量,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阵地作用,提供公益性的托管,组织开展各类实践活动,将社会教育送到孩子们身边,给孩子们打开更多看世界的窗口,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场景,营造处处有学问、处处可学问的社会氛围。

教育是国之大计,义务教育更是国民教育的重中之重,“双减”的目的是为了营造更好的基础教育生态,实现教育公平、高质量发展,办人民满意的好教育。这一目标远大也有坎坷,只有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参与,互为补充,合力浇灌,才能真正让小“幼苗”们健康成长更加茁壮。

稿源:荆楚网

作者:孙璨(宜昌当阳)

责编:丁玥

标签: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

相关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