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 > 正文

东湖评论:数字赋能让乡村治理变“智理”

2022-04-29 17:40:45来源:荆楚网 ​  

近日,中央网信办、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2022年数字乡村发展工作要点》,强调要提升乡村数字化治理效能,推进农村党建和村务管理智慧化、推进乡村应急管理智慧化、运用数字技术助力农村疫情防控。乡村数字化治理是数字乡村建设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之举。

近年来,以5G、大数据、云计算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不断向乡村延伸、为乡村赋能,渗透到乡村的细枝末节,让乡村治理变得更加智慧、高效。村民可以通过手机了解村务、党务、财务公开情况,将村内大小事务“一网打尽”;通过参加环境治理、道德评议、治安巡逻等活动获取“积分”,并在“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用品;足不出户就能线上办理医保、社保、户政等高频业务……数字化为创新乡村治理模式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对其提出了更高要求,例如治理主体的数字素养和能力仍有待提升,数据治理体系有待完善,应用场景亟需进一步丰富,需在以下三个方面着重发力。

探索乡村“智理”新模式,需要补齐信息基础设施短板。信息基础设施是乡村数字化治理的保障,要推动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加大千兆光纤网络和5G网络的建设力度,实现与城市“同网同速”。充分运用卫星遥感监测技术,绘制乡村重要资源全域地理信息图,打造“一张图”“一张网”的数字化工作平台,对农田水利设施、企业经营主体、治安重点人员进行全程监控、精准管理。搭建村民自治智慧平台,提供村务公开、政策宣传、你言我语、大晒台等多项功能,进一步拓宽村务党务公开渠道,提高村民参与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探索乡村“智理”新模式,需要建好用好数据共享平台。数字乡村的建设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撑。要以实用为前提,杜绝将数字化的简单运用视为工作创新,未经前期调查就盲目进行数据平台开发建设,导致“一片火热”之后“凉凉收场”,造成公共资源的浪费。要做好基层数据采集工作,从源头上保证数据平台的录入质量,推动区域间、层级间、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与数据共享,打破“数据壁垒”,避免数据平台“大而无用”“存而不用”。要注重后期开发利用,定期更新和整合数据,着力研发数据分析、可视化等更为丰富的功能,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效能。

探索乡村“智理”新模式,需要解锁更多智慧应用场景。数字化治理不是数字技术的简单叠加,而是技术与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碰撞出乡村治理的“智慧火花”。要主动回应基层部门、群众的期盼,专门开发面向安全生产、疫情防控等具体工作的应用场景,例如为农村高龄、独居老人配备智能手表,对老人生理指标进行24小时监测;在人员密集场所安装烟雾、燃气报警器,将突发情况第一时间上报相关部门。不仅让群众切身感受到数字技术的便捷,还有数字化时代带来的智慧化、精细化服务。

一场发生在“田间地头”的数字化变革悄然发生,赋予了乡村治理更多的生机和活力。要突出技术导向,不断完善信息系统、数据平台等硬件设施,夯实数字乡村发展根基;要突出需求导向,加快拓展个性化的应用场景,让乡村治理更有温度,共同绘就一幅“智慧场景无处不有、数据平台无所不知、精准服务无时不享”的乡村治理新蓝图。

稿源:荆楚网

作者:王恒宇(湖北荆州市)

责编:沈素芬

标签: 数字赋能 数字政府建设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

相关词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