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年前,山河破碎中的科学坚守者以数据丈量家国命运;八十年后,绿树成荫的气象站里,稚嫩的指尖正触碰着历史的温度。8月2日昆明市图书馆庆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亲子科普教育活动在太华山气象站成功举办。有幸邀请到老科学家刘站长亲自为大家全程讲解。我们与众多亲子家庭一起在这科学与历史交汇的高地,完成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探索。
活动回顾
站在陈列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先进装备前,刘站长以他独特的诙谐风格,将高深莫测的气象原理拆解得通俗易懂。孩子们瞪大了好奇的眼睛,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特别是当他提到如何通过特定条件实现人工降雨时,现场气氛达到了高潮,小读者们纷纷对这些“气象武器”充满了好奇。
【资料图】
漫步至历代气象名家墙前,李淳风、沈括等先贤的名字熠熠生辉。刘站长逐一讲述他们的传奇故事,让孩子们感受到中华气象文化的博大精深。穿过郁郁葱葱的观测场,一座巍峨的铁塔映入眼帘——那是测风塔,顶端的风速仪静静守护着每一缕风的痕迹。来到天文观测台,日晷观时与二十四节气,更是别有一番风味。刘站长细致入微地解释了天干地支的奥秘,诵读公立节令歌,富有韵律的口诀带领读者们仿佛穿越回古代农耕社会,体验古人的智慧与生活节奏。
最令人兴奋的时刻莫过于亲自动手实验了!在测雨环节,邀请孩子们进行角色扮演,模拟龙王降雨,拿起工具测量降雨量,记录数据。孩子们脸上洋溢着成就感的笑容。寓教于乐之中,科学知识悄然扎根心底。而在百叶箱旁,他们更是近距离观察了温度计和湿度计的工作状态,刘站长耐心指导,让每一个细节都充满探索的乐趣。孩子们小心翼翼地触碰这些精密仪器,眼中闪烁着对未知世界的渴望。
随后,在云南气象之父陈一德先生的塑像前,孩子们听到了那段感人至深的故事:采集数据留下一页一页的手稿,经费紧张时自制设备坚持观测……正是这份不懈的坚守,铸就了云南乃至中国最完整的气象历史资料库。
活动的尾声,孩子们跟随刘站长步入气象博物馆,这里珍藏着无数珍贵的史料与展品。每一件物品背后都承载着一段历史的记忆,每一次讲解都是一次心灵的触动。孩子们认真聆听,不时提出问题,那份对知识的渴望比夏日的阳光还要炽热。
结 语
此次亲子科普教育活动不仅是气象知识的传递,更是一场关于“坚守”的精神接力。八十年前,科学家们在战火中守护数据;八十年后,新时代的少年在探索中触摸责任。昆明市图书馆始终相信:最好的纪念,是让历史成为照亮未来的光。让我们携手传承这份科学精神,为培养未来的小小科学家而努力!
昆明市图书馆
微信号丨kmpulib
新浪微博丨昆明市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