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在净化水质方面功效显著。湿地植物比如芦苇根系发达,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微生物可分解有机物。有些城市在河道旁修复200公顷湿地,氨氮去除率达65%,水质从劣Ⅴ类提升至Ⅲ类。此外,湿地还能滞留洪水,减少泥沙冲刷带来的面源污染。但我国湿地面积曾因围垦、污染缩减过半,近年来通过退耕还湿、生态补水等措施,已恢复湿地数百万公顷。保护湿地,就是守护天然“净水器”,维系生态平衡。
来源:昆明新闻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在净化水质方面功效显著。湿地植物比如芦苇根系发达,能吸附水中悬浮物;微生物可分解有机物。有些城市在河道旁修复200公顷湿地,氨氮去除率达65%,水质从劣Ⅴ类提升至Ⅲ类。此外,湿地还能滞留洪水,减少泥沙冲刷带来的面源污染。但我国湿地面积曾因围垦、污染缩减过半,近年来通过退耕还湿、生态补水等措施,已恢复湿地数百万公顷。保护湿地,就是守护天然“净水器”,维系生态平衡。
来源:昆明新闻
相关推荐
热点
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