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这记利落的“转身”,宣告着这家在华深耕四十载的日系车企,彻底退出了中国汽车生产的舞台。
图源:广汽三菱官网
面对中国汽车产业向电动化疾驰的滚滚车轮,三菱汽车坦言,在这场前所未有的变革中,经过对在华战略的深度审视,最终选择了终止合资。“中国新能源车市场的迭代速度如同闪电,我们必须重新找准自己的位置。”相关负责人的话语中,难掩无奈。
2006年,三菱与广汽集团携手,在长沙筑起广汽三菱工厂。欧蓝德、劲炫等车型国产化后,迅速俘获消费者芳心,2018年销量飙升至14万辆的巅峰。彼时,长沙工厂投资超50亿元,4000多名员工在这里挥洒汗水,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转折发生在2019年,雷诺-日产- 三菱联盟的内耗如同一场风暴,让广汽三菱的发展势头戛然而止。进入21世纪20年代,其市场表现急转直下:2022年工厂产能利用率仅16%,宛如一座空旷的城堡;2023年3月,整车生产按下暂停键,10月正式官宣退出整车业务;2024年7月,广汽埃安以1元的象征价接过长沙工厂的接力棒,为其整车业务画上了句号。
而拥有过东南三菱翼神的李女士则表示:“我的翼神开起来操控感特别棒,外观也很时尚,当时在大街上回头率挺高的。虽说内饰有些地方塑料感强了点,但发动机可靠,油耗也不高。现在路上东南三菱的车越来越少了,有时候看到一辆,就会想起自己开东南三菱车时的美好时光 。” 在她看来,东南三菱的车性价比颇高,当年自己购车时,就是被其出色的动力性能与相对亲民的价格所吸引。
业内人士分析,三菱的黯然离场并非偶然。在电动化转型的关键赛道上,它如同一位迟缓的奔跑者 —— 末代车型阿图柯不过是换标版的埃安 V,而且整整6年没有推出真正意义上的全新车型,最终在新能源车的激流中被远远甩在身后。作为日系车企中首个彻底退出中国市场的跨国品牌,三菱四十年的在华征程落幕,不仅是一个企业的兴衰,更给外资车企在华发展敲响了一记沉重的警钟。
终审:编委 李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