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网站导航
观察家网 > 热点 >

防控政策持续优化 多地推行“阳性居家” 存在诸多细化空间

环球网 | 2022-12-02 14:54:26

住在北京朝阳的李先生发现,上周日(11月27日),同楼栋一位密接转阳的邻居没有再被转运至方舱医院,而是安排其居家休养,由“大白”发放物资包和快速抗原测试剂,“待遇等同于居家的密接人士”。

“社区人员对我们解释称,这名感染者是患有基础疾病的老人,而与他同住的家人,此前已经因为核酸检测为阳被闭环转移了。”李先生回忆称,11月18日,他所居住的单元楼因出现一例社会面核酸“十混一”阳,被划定为高风险区,落位“足不出户”管控。期间,又根据先后出现的阳病例,判定了三组 “十字花”楼层密接群体。目前,以楼栋出现最后一例阳的时间计算,非密接人群已全部解封;非该名居家阳者的同层和同列户型人员会今天(12月1日)核酸检测全阴之后,也将解封。

“作为这名居家感染者的密接人员,我们被告知,必须等到其抗原转阴后,由疾控人员间隔24小时以上进行两次核酸检测,两次均为阴后,相关人员才能被同时解除隔离。换言之,我们隔离结束的时间可能少于7天,也有可能长于10天,一切都是未知数。”李先生表示。

他告诉第一财经,让不具备转运条件的轻型和无症状新冠感染者居家,应是一件符合大众同理心的好事,但因缺少预案,反而造成顾此失彼和邻里纠纷。“目前,我们希望优化和解决的有两点:其一,理论上来看,气溶胶传播是小概率事件。既然基于此判断,将我们划定为密接人群,那么应该有专业人员及时针对楼栋排水管道等风险进行判断;其二,阳居家应该是为了减轻对经济和居民的影响,但如果让更多邻居陪跑,会适得其反。”

李先生的经历并非孤例。第一财经了解到,目前,在北京、广州等地,让符合特殊要求的无症状或轻型新冠感染者居家,已部分成为默认模式,无需经过邻居签名同意;涉及人员面也有所扩大,从起初的“符合特殊条件的无症状、轻症新冠感染者”,逐渐扩大到“符合居家隔离条件的无症状、轻症新冠感染者”。

但由于尚无涉及阳居家的系统防控预案,在对感染者、密接人员以及同楼栋或单元其他人员的权益和安全的保障上,还存在诸多细化空间。

多方权利须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姜庆五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称,防控政策的持续优化,无疑是一件可喜之事,让符合条件的阳人员居家隔离,更符合公众期待,有利于感染者的康复,更有利于有效缓解医疗系统压力。

“但该优化方案的落地,还需保障民众掌握充分信息、理解政策优化的背后逻辑、做足准备、达成共识,以达到‘阳居家’的预期效果。” 姜庆五表示。

第一财经了解到,目前,在一些尝试“符合居家隔离条件的轻症新冠感染者可以不用转移”的社区中,邻居和感染者及家庭(或陪护人员)均存在一些顾虑:对于前者,关注点在于发生串联感染的概率几何、是否会被连带管控;对于后者,关注点在于自身或家人是否在“符合居家隔离条件”的范畴内,是否会被邻居歧视对待,基本生活和医疗物资能否得到满足等。

如前文李先生所提及的“十字花”管控原则,多名受访病毒学专家认为有待商榷,因为新冠病毒经气溶胶发生非接触传播是小概率事件。

接触式传播也可以避免。“居家隔离的新冠病毒携带者,本身排毒量就很少,传播力不强,一般来说,呼出的气溶胶中的病毒离体3小时后,就完全灭活了。”病毒学专家常荣山对第一财经称,比如,如果阳居家人员开门取快递,佩戴好口罩,只要和快递员隔2米以上距离,病毒传播的概率就非常小了。

“同住人士确有被感染的风险。因此,居家隔离者最好拥有带有独立卫浴的房间,与此同时,在隔离期间,感染者应当和同住者保持尽量远的距离,尽量不共用物品,使用了共用物品后及时进行消杀,这样就可以降低感染同住或陪护人员的风险。”常荣山称。

一旦发生接触感染,同住者也无需过度焦虑。这是因为无症状或轻型新冠感染者携带病毒载量很低,发生病毒传播,被感染的密接人员也大概率为可自愈的无症状或轻型感染者,不需要进行转移进行医学治疗。

他还表示,

根据世卫组织发布的最新版《症状轻微的COVID-19患者的家庭护理及其接触者管理》(临时指导文件),如果得不到住院治疗或住院治疗不安全(例如,当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卫生保健服务的需求时),可考虑让成人或儿童COVID-19确诊或疑似患者接受家庭护理。具体决定因素有三:一是对COVID19患者的临床评估,二是对家庭环境的评估,三是监测居家COVID-19患者临床演变的能力。

该文件明确,在家庭环境满足一定要求的前提下,“无症状患者或无不良后果风险因素的轻症或中症患者可能不需要紧急干预或住院”,可以居家隔离和护理。但同时,发展成重症的风险因素,譬如年龄(> 60岁)、吸、肥胖及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慢肺病、慢肾病、免疫抑制和癌症等非传染疾病等,也应纳入考虑。

常荣山进一步称,如果阳感染者家庭有70岁及以上的部分接种疫苗或未接种疫苗等特殊人群,建议阳感染者主动转移隔离。因为这类老人一旦被接触感染,发生重症和死亡的风险较大。“长期而言,随着我国高龄老人加强针接种率提高,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将大大减少。”常荣山补充道。

虽然轻型阳感染者居家隔离发生病毒传播的风险不大,但管理能否跟上,关乎该优化方案的落地效果。

根据李先生描述,目前,对于该楼栋这位独自居家隔离的老人,社区的管理措施与其他密接人员无太大差异,即由“大白”入户测核酸或者发放抗原,并定期发放食物包。

“一方面,对于居家阳人员,尤其是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社区或疾控部门的保障工作需要做到位,并做好转移预案。比如,定期对相关人员抗原情况登记、询问其是否出现持续高烧等现象并进行心理关怀和情绪疏;另一方面,应尽量用抗原自测或核酸自采,代替入户核酸,以降低‘大白’被感染,乃至进而传染其他人员的可能。”常荣山称。

一名现居香港的杜先生告诉记者,香港特区政府会为居家阳感染者发放抗疫物资包,包括快速抗疫测试卡、隔离手册、口罩、退烧药和中成药等。

但对于居家隔离是否需要发放药物、其他同栋人员是否需要储备药物,姜庆五认为,没有症状就不用治疗,因此这并非是一个必选项。

常荣山持相态度。他还提醒,社区人员应当对居家隔离的密接和阳感染者基础疾病有记录,尤其是对于选择居家隔离、有基础疾病的老年新冠感染者,社区人员需要对其新冠临床演变进行及时评估,更需要保持对其基础疾病的持续关注。

对于居家的无症状或轻症感染者,可以适当吃点官方推荐的中药,但没必要准备专门的抗新冠病毒的药物。对于特殊群体(有基础病和老人)应考虑辅以药物。

另有病毒学专家告诉第一财经,

居家者怎么“管”?

在一些地区,核酸和隔离政策进行优化调整后,无症状和轻型感染者是否需要并能够及时上报?如何约束阳居家者的活动范围?这些问题引起部分公众的疑惑。

常荣山认为,减少核酸频次和允许阳居家,旨在让防疫更加精准和人化,但并不意味着解防。现阶段,无论是核酸检测呈阳或初筛阳者,还是抗原自测阳者,都应该上报给政府有关部门。符合居家隔离条件的轻型阳人员应该与政府签署协议,以便让卫生行政部门主动提供居家隔离的各类保障,并实施监管。

对于已确诊人员,尽管符合居家隔离条件者所携带病毒载量不高,但如果允许其离开住所,仍会对其他人带来风险。有人认为,境外和国外一些地区要求居家感染者戴上电子手环的方法,或可借鉴学

根据香港卫生署2022年11月21日更新的“2019冠状病毒病呈阳人士手册”,政府会安排工作人员到访阳感染者的居所,送派并协助佩戴电子手环,安装“居家抗疫”APP应用程序。在隔离期间,政府人员将通过电子手环监察以确定其是否留在居所。

虽然该类手环不会收集个人资料,也不具备GPS定位功能,但常荣山认为,在内地并无推行的必要。根据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日发布的《新冠肺炎疫情风险区划定及管控方案》,“可通过安装监控设备、电子门磁等加强管理,防止人员外出流动,严格做到足不出在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二十条优化措施中,有对高风险人员在通过门口安装电子门磁的形式,加强监管”。此方式也适用于阳居家人员。

“如果阳感染者走出居所,且不戴口罩,楼道等密闭的空间内容易发生病毒的气溶胶传播,进而导致邻居上下楼梯发生感染。但通过电子门磁,就可以基本杜绝这种情况。”常荣山称。

姜庆五也不赞成采取电子手环的防疫方式,认为应首先基于个人自律,如果刻意不合作,再考虑采用兜底措施。

未来防控新冠的重点,应从阳感染者转移至公共场所,尤其是公共交通工具、包括医院在内的室内公共场所等

他认为,。通过完善这些场所的卫生、通风条件,做好出入人员防护管理等,以更经济、有效的方式达到防控效果。

标签: 防控政策 阳性居家 细化空间

  • 标签:防控政策,阳性居家,细化空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