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网站导航
观察家网 > 热点 >

【碘缺乏病防治日】“碘”与你、我、他

昆明信息港 | 2022-05-15 09:33:07

碘是一种化学元素,它和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等一样是人体必须的营养元素。碘对人体的生理作用主要是通过甲状腺激素来实现的,胎儿或婴幼儿的脑发育离不开甲状腺激素,脑发育关键时期必须依赖甲状腺激素,缺乏甲状腺激素会导致不同程度的脑发育落后,出生后会有不同程度的智力残障,而且这种残障基本上是不可逆的,故而碘有“智力元素”之称。

人体内的碘每天都在代谢,但是我们自身并不能生成碘,在碘摄入停止的情况下,体内储备的碘仅够维持2~3个月。人体所需的碘必须从体外补给,其中以膳食和饮用水为主要的碘来源。

长期碘摄入不足或缺乏时可引起碘缺乏病(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碘缺乏造成机体碘营养不良所表现的一组疾病和危害的总称,它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克汀病和亚临床克汀病、胎儿流产、早产和先天畸形性等。)。缺碘对人体的损害程度与缺碘的严重程度、缺碘发生的时期、个体对缺碘的反应性三方面因素有关。缺碘的程度不同,对人体的危害不同。即使是轻度缺碘也会引起地方性甲状腺肿,缺碘越严重,地方性甲状腺肿发病率越高。当缺碘至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亚临床克汀病、克汀病的发生,严重影响儿童智力发育和体格发育。

一般而言,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缺碘的影响。一方面,因为女性的生理特点不同于男性,另一方面,女性对碘的需求量大于男性。因此,处于同样缺碘环境,女性的甲状腺肿大率要高于男性。儿童和青春期少年因生长发育较快,对碘的生理需要量大,特别是青春期的女孩表现得更突出,一旦缺碘,她们是最容易出现甲状腺肿的人群。妊娠期碘的需求量增加,如果碘摄入不足,不仅妊娠妇女本身可能出现甲状腺肿和甲状腺功能减退,而且其胎儿受碘缺乏威胁的可能性也显著增加。

人类生存的外环境中,陆地淡水的碘含量波动较大,主要取决于流经地区岩石、土壤中的碘含量,通常是山区低于平原,平原低于沿海。海水是自然界碘含量最丰富的地方,而且含量较稳定,是大自然中的碘库。生物体内的碘含量由于经过一次或多次的富集作用,碘含量一般大于无机物,而动物体内的碘含量又常高于植物,其中海水中的浮游生物如海藻类和海鱼类碘含量较高。

云南省外环境普遍缺碘,而这种自然存在的碘缺乏几乎是不可改变的,虽然自然界中存在碘循环,即通过海水蒸发,使得一部分碘进入空气,继而又以雨水的形式降落至陆地上,对土壤中的碘进行补充,但是这种碘量的补充,量极少而且过程极为缓慢。据估计,通过碘循环将新土壤中的碘量靠降水补充到原来熟土壤的水平,需要历经1~2万年的时间,因此,我省外环境的碘缺乏将长期存在。

自1995年起我国开始实施“全民食盐加碘”政策以来,碘缺乏病人越来越少,人也变得比以前聪明了,全国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因此要保证足量的碘摄入,预防碘缺乏病,持续消除碘缺乏危害就要长期坚持食用合格碘盐。

供稿单位:云南省地方病防治所

编辑|徐省章     

审核|段   婧

终审|顾英琦

邮箱|yn12320@126.com

电话|(0871)12320

我们尊重原创,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我们将在24小时之内删除

标签: 甲状腺激素 地方性甲状腺肿 甲状腺肿

  • 标签:甲状腺激素,地方性甲状腺肿,甲状腺肿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