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网站导航
观察家网 > 每日推荐 >

《黄帝内经·素问·长刺节论篇》学习笔记二十一|天天头条

个人图书馆-幽默的数据线 | 2023-06-04 10:59:43


(资料图)

认识世界,从认识自身开始。 呵护家人,从呵护与调理自己开始。 热爱生命,从了解生命的运行规律开始。 热爱生活,从懂得与体悟生命与生命之间的关系开始。 自修医经,不一定成为医家,只为明了世间之大道,顺便学着认识自己,修正与调理自己。 学习医经,不一定能治病救人,只求把握大道与真理的粗略,在人生与自我保健时不至于迷失大方向。如此,呵护自己与家人,也不至于南辕北辙。 下面蓝色字体的部分,即为“笔记内容”。今日学习“黄帝内经·素问·长刺节论篇”【原文】: 刺家不诊,听病者言,在头,头疾痛,为针之,刺至骨,病已上,无伤骨肉及皮,皮者道也。 阴刺,入一傍四处,治寒热。 深专者,刺大脏;迫脏刺背,背俞也。刺之迫脏,脏会,腹中寒热去而止。与刺之要,发针而浅出血。 (注①:精于针术的医者,在诊脉前往往会听病者自述。对于病在头部且头部剧烈疼痛的患者,医者可对其进行针治。 阳刺的手法,即在病者病痛处直刺一针,且在其病痛处左右斜刺四针,此法可用来医治寒热病。 若病邪深入人体内部,专攻内脏,医者可针刺病者的五脏;若病邪迫近五脏,医者当针刺病者背部的五脏腧穴。病邪迫脏而针刺背俞,是因背俞是脏气聚合之处。针刺时,医者要等到病者腹中寒热消散后,方可停针。此针刺的要点是,医者拔针时要使针孔稍稍出血。) 治痈肿者,刺痈上,视痈小大深浅刺。刺大者多血,小者深之,必端内针为故止。 病在少腹有积,刺皮盾(加骨旁)以下,至少腹而止。刺侠脊两旁四椎间,刺两髂髎季胁肋间,导腹中气热下已。 病在少腹,腹痛不得大小便,病名曰疝,得之寒。刺少腹两股间,刺腰髁骨间,刺而多之,尽炅病已。 (注②:端内针,即端直进针。 病在少腹有积聚,医者当针刺病者腹部皮肉丰厚处之下的部位,一直到少腹为止。然后,再刺病者第四椎间两旁的穴位和骼骨两侧的居髎穴,以及季胁肋间的穴位。如此可使病者腹中热气下行,从而得以康复。 疝病,是人体感受风寒所致。治疗时,医者当针刺病者少腹到大腿内侧间,以及腰部到髁骨间的穴位。针刺多穴,至病者少腹部有热感时,病就痊愈了。) 病在筋,筋挛节痛,不可以行,名曰筋痹。刺筋上为故,刺分肉间,不可中骨也。病起筋炅,病已止。 病在肌肤,肌肤尽痛,名曰肌痹,伤于寒湿。刺大分、小分,多发针而深之,以热为故。无伤筋骨,伤筋骨,痈发若变。诸分尽热,病已止。 病在骨,骨重不可举,骨髓酸痛,寒气至,名曰骨痹。深者刺,无伤脉肉为故,其道大分小分,骨热病已止。 (注③:筋痹,即病在筋,筋拘挛、关节作痛不能行。治疗时,针刺病者有病的筋脉,等待针刺的筋脉有了热感,就表明其病已被治愈,便可停针。 肌痹,即病在肌肤,全身肌肤作痛,为寒湿之邪侵袭人体所致。针刺治疗时,一旦损伤筋骨,病者的身体就会出现痈肿或引发其他病变。故请谨慎。 骨痹,即病在骨,四肢沉重,举动不便,感到骨髓里酸痛,寒气很大。 凡痹症,治疗时均以针刺处产生热感为治愈标准。) 病在诸阳脉,且寒且热,诸分且寒且热,名曰狂。刺之虚脉,视分尽热,病已止。 病初发,岁一发,不治,月一发,不治,月四五发,名曰癫病。刺诸分诸脉,其无寒者,以针调之,病止。 病风且寒且热,炅汗出,一日数过,先刺诸分理络脉。汗出且寒且热,三日一刺,百日而已。 病大风,骨节重,须眉堕,名曰大风。刺肌肉为故,汗出百日,刺骨髓,汗出百日,凡二百日,须眉生而止针。 (注④:病在手足三阳经脉,各脉时寒时热,而人体大小分肉间也时寒时热,此病名为狂病。治疗时,医者需施用泻法,以泄散病者阳脉的病邪,此外医者还需察看病者各处的分肉,当它们都有了热感,方可停针。 有一种病,最初一年只发病一次,如果没有及时医治,就会发展到每月发病一次,如果还不医治,就会发展到每月发病四五次,此病名为癫病。治疗时,如病者未出现发寒的症状,医者可用针刺对其进行调养治疗,直至康复。 因被风邪侵犯而出现时寒时热的病状,热则出汗,一天发病数次。治疗时,医者当先针刺病者各分肉腠理及络脉。如果病者仍然出汗并时寒时热,医者可三天为其针治一次,治疗一百天后,其病即可治愈。 若出现周身骨节沉重、须眉脱落的症状,则说明病者患了大风病。治疗时,医者当针刺病者肌肉,使之出汗,如此不间断地医治一百天后,医者当再针刺病者骨髓,仍使之出汗,如此不间断地又医治一百天,这样前后合计两百天。等到病者重新长出须眉后,医者方可停针。)

标签:

  • 标签:中国观察家网,商业门户网站,新闻,专题,财经,新媒体,焦点,排行,教育,热点,行业,消费,互联网,科技,国际,文化,时事,社会,国内,健康,产业资讯,房产,体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