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持续推进的数字重庆建设浪潮中,大渡口区正将数字技术作为驱动基层治理变革的关键引擎。一系列具有示范效应的智慧应用场景在基层涌现,以场景为驱动,以智治为核心,精准破解治理难题,有效提升服务效能,悄然改变着治理模式与服务体验。
信用筑基
“小场景”撬动营商“大环境”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大渡口区春晖路街道,数字技术正深度融入基层治理的肌理,催生出一系列解决实际痛点、提升守护能级的智慧应用场景,生动展现了这座城市数字建设的基层活力。
7月初,国卓(重庆)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国卓科技”)因订单增加扩大了人员规模,急需流动资金。想贷款,却没有抵押物,创始人兼总经理刘文贵就想到了春晖路街道企业服务专员推荐过的“诚信贷”。企业服务专员通过街道基层智治平台系统获知国卓科技信用等级为A级,便由街道出面牵线,只用了10余天,国卓科技就获得银行授信,解了燃眉之急。
将需要融资的企业推荐给银行,将多部门奖补支持政策推送给信用较好的企业等一系列暖心服务,所依托的就是春晖路街道基层智治平台。
近年来,春晖路街道通过基层智治平台整合“渝悦·信用”“执法+监督”等平台数据,创新搭建了“信用+助企兴业”应用场景,并进一步细化为“信用+服务”和“信用+执法”两个子场景。通过该应用场景的监测数据及分析,相关工作人员可随时了解辖区企业的信用等级变化情况,街道可根据企业具体问题分类施策,进而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
在春晖路街道基层智治平台上,辖区企业按信用等级分为A、B、C、D四个等级,分别对应绿、蓝、黄、红4种颜色,企业情况一目了然,街道可通过颜色地图看图“作战”:对于信用等级为A、B级的企业,以精准提供服务为主,尽量少检查;对于信用等级为C、D级的企业,更多下沉执法资源,关注其生产经营是否规范合法,并助其纾困解难,进而实现诚信企业少打扰、失信企业多帮助的差异化管理目标。
这不仅打通了惠企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显著降低了企业的制度性交易成本,更在辖区营造了“守信受益、信用有价”的浓厚氛围,以数字信用“小场景”,有效撬动了区域营商生态的“大环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这是大渡口区聚焦市场主体需求,运用数字化手段深化“放管服”改革的生动缩影。
今年1月以来,春晖路街道通过“信用+助企兴业”应用场景开展的精准服务和执法,对高信用企业执法检查频次降低了43%左右;D、C、B级信用等级企业的等级提升占比超过27%,辖区企业营收同比增长超过15%。该应用场景也入选了数字重庆建设应用场景大赛2025年第二季度大赛镇街“应用场景领跑者”榜单。
“信用+助企兴业”应用场景带来改变的不只是营商环境提升,辖区企业多人手紧的问题也迎刃而解。以春晖路街道锦华社区为例:辖区内共有企业2400余家,社区专职工作人员只有17人。在“信用+助企兴业”应用场景赋能下,工作人员对各自负责的百余家企业经营情况都了如指掌,能及时为有需求和困难的企业提供精准服务和帮助。
科技织网
构筑“智能预警”新格局
在民生领域,数字技术同样发挥巨大作用。
7月1日,红旭水上救援队线上指挥平台启用,为大渡口区防溺水安全再添科技力量。该指挥平台构建“三位一体”预警格局,集智能预警、无人机喊话、快速响应于一体,让34公里长江岸线的守护更加精准高效。此前,大渡口区长江岸线还安装了“技防+人防”防溺水系统,当AI智能识别到人员进入红色危险区,系统即刻喊话警示,同步向指挥中心和巡逻队员推送警报。
这套组合拳,实现了水域安全管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预警、从事后处置到事前预防的根本性转变,大幅提升了救援效率和精准度,为长江大保护和市民亲水安全构筑了一道坚实的“智慧防线”。体现了大渡口区在公共安全领域,尤其是重点区域防护上,善用科技力量提升治理效能的坚定步伐。
数字的温度,在关爱“一老”上也体现得尤为深切。今年5月,跃进村街道为首批智慧养老试点家庭配备了摔倒报警器、体征监测仪、烟感报警器等智能设备,能自动识别跌倒、呼吸骤停、煤气泄漏等7类高风险场景,一旦触发报警与响应机制,就能通过智慧养老管理平台实现协同运作。彻底改变传统的“人盯人”被动模式,升级为“AI预警+智能响应”的主动防御体系,实现了对老年群体全天候、无干扰的安全守护。
这种“无感”却无处不在的关怀,正是大渡口区推动数字技术深度融入民生服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具体实践,为全区智慧养老提供了可借鉴的样本。
“信用助企”优化发展生态、“科技护江”筑牢安全底线、“智慧养老”温暖民生关切……大渡口区用实践证明,善用数字力量,能够有效破解治理难题、提升服务温度、筑牢安全底线,充分彰显了“数字筑基、智治提效”的核心理念。这条以场景破题、靠智治升级的特色之路,必将越走越坚实,为探索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贡献更多“大渡口智慧”。
全媒体记者 师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