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润泽校园,青春创意飞扬。近日,原创短视频节目校园飞花令联动西山区多所学校,邀请师生现场开启任务卡,参与诗词飞花令接龙,展现中学生的文化底蕴与创新活力,获得学校、师生和网友好评和广泛关注。
近段时间,“校园飞花令”摄制组带着装有神秘任务的信封,先后走进昆明市第五中学、云南师大附中西山学校、昆三中西山学校,开启了一场以“秋”为主题的“校园飞花令”接力活动。
【资料图】
活动中,学生们现场开启任务卡,根据要求即兴吟诵古典诗词、创作原创诗歌、介绍秋日美食习俗等。
昆五中的同学抽到的任务卡是“秋天的美食和习俗”,这个任务难不倒大家,月饼、桂花糕、大闸蟹、插茱萸、登高、做月团……同学们对答如流。
每所学校完成任务后,还要以抽签的方式为下一所学校抽取任务卡,并运用创意为任务卡添加个性化要求,让任务更具挑战性。
昆三中西山学校接到云师大附中西山学校的任务卡,要求是原创包含秋日元素的藏头诗,于是同学们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为藏头,一人一句,现场写了一首诗:明月悬空谷,晚钟渡远山;月上捣香桂,窗下倚清风……”不仅符合任务要求,而且意境深远。
云师大附中西山学校接到的任务是写一首歌,同学们以经典歌曲《送别》的旋律为基础,重新填词创作了一首秋日主题歌曲:“香樟外,石阶边,暖阳漫阶前。银杏舞,卷成笺,风过教学檐……”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校园秋景的静谧与美好,把美好未来的期许融入歌词中,通过同学们清朗纯净嗓音的演绎,别具一番动人韵味。
“校园飞花令”的拍摄中,每一期的任务卡设计就像“盲盒”一样充满惊喜,以多元形式打破了传统文化课的边界,让秋日课堂化作“创意工坊”。
同学们坦言,拍摄过程“紧张而有趣”,而且能和其他学校联动,感觉很有新意,也和其他学校的同龄人拉近了关系,增进了校与校之间的友谊。
昆明市第五中学学生李璇说自己最大的感受是“在碰撞中爱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现原来课本里的古诗能在创意中变得这么生动,既紧张又有成就感。
云师大附中西山学校还通过学校公众号记录了此次活动的过程,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不仅是一次文学诗歌艺术创意的比拼,更是一堂生动的综合性美育实践课,让同学们在艺术的氛围中感受季节之美、文字之妙与音乐之情,在合作中学会倾听与表达,在创作中实现自我成长。
网友的互动热情同样高涨。视频下的品论区化作“云观赛”阵地:“同学们太棒了,面对镜头上才艺一点都不紧张!”“原创填词唱起来也太好听了吧!”“我已经粉上这个节目了,这就是文化自信最好的模样!”……一条高赞留言道:“节目中既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积淀,又有‘青春须早为’的朝气,这才是少年该有的样子!”
“校园飞花令”,不仅是一场诗词与创意的盛宴,更是一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青春活力的交融,这场跨越校园的诗意雅集,已在同学们心灵中播下美的种子。让我们以诗为媒,共绘飞花图景,静待来年枝繁叶茂,再绽芳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