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网站导航
观察家网 > 热点 >

书籍为桥,跨越山海的文化对话——昆明市文化馆与燕赵少年邹名同学书信往来传递文化温度|今日观点

昆明公共文化云 | 2025-08-23 11:03:36

近日,昆明市文化馆收到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初三学生邹名同学捐赠的258册图书,收获了一段跨越两千多公里的温暖联结。从图书捐赠到两度书信往来,字里行间满是少年对文化的敬畏、对家国的热忱,更彰显了新时代青少年的责任担当。


(资料图)

7月初,北京游客邹名同学在学校组织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实践活动中,循着《一滴水的旅行》课本脉络,在其父亲的陪伴下来到昆明,足迹探访从云南讲武堂到西南联大旧址,从李公朴先生殉难处到闻一多先生故居,足迹里满是对昆明这片土地历史与精神的深刻体悟,这份对家国的共情、对文化的敬畏,正是当代青少年应有的赤子之心。

7月8日下午,他们来到昆明市文化馆参观,在“大成书房”他感受到“以文化人、以德润心”的氛围,萌生了捐赠图书的想法。回京后,他精心挑选了258册书籍,其中既有记录西南联大师生烽火中守护文脉的篇章,也有讲述云南各族人民与祖国共命运的故事,希望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信念传递给更多人。

昆明市文化馆收到图书后,于8月13日致信感谢,称赞其善举为“大成书房”增添了文化温度。

8月15日,邹名回信分享了捐赠初心,他在信中写道:“书籍是穿越硝烟的火炬,今天依然能成为照亮心灵的火种”,并以母校校训“崇德、博学、创新、求实”寄语昆明市文化馆,期许其“如滇池般包容、如西山般坚韧”。

8月18日,昆明市文化馆再次回信,对邹名的赤子之心深表感动。信中提到,他捐赠的每一本书都是对“爱国”的生动诠释,其行动正是对“和平年代少年如何接过前辈接力棒”的最佳回答。目前,这批图书已在“大成书房”安家,成为连接燕赵与彩云之南的文化纽带,供市民与游客免费阅览。

此次互动不仅是一次图书捐赠,更是一场文化传承的实践。邹名同学以书为桥,让“刚毅坚卓”的西南联大精神、“强国有我”的少年担当跨越山海;昆明市文化馆则以信为媒,守护这份初心,让书香传递的精神力量感染更多人。

文字:安秦伟

责编:李载芬

初审:沈吟涛

终审:付晓辉

发布:数字文化中心

标签: 观察家网 热点资讯

  • 标签:观察家网,热点资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