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提升患者就医体验,打造精细化、个性化的优质护理服务,昆明市一院一科一品项目在护理部的统筹协调下,全院各科室同力协作、密切配合,经过半年多的持续推进,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效。
南院心内科——守护“心”动力,创造“心”希望
当急性心肌梗死来袭,每一分每一秒都关乎生命的“续航”。我院心血管内科护理团队始终践行“以患者为中心,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的核心理念,围绕“守护心动力,创造心希望”的主题,深耕急性心肌梗死护理临床路径管理,用专业与温度为患者的“心健康”保驾护航,不仅让救治更高效,更让康复之路充满希望。
(资料图)
措施一:全流程“心”路径
科室成功建立了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整体评估体系,涵盖了入院宣教、专科评估、介入治疗宣教及指导、饮食指导、用药知识宣教、病情监测指导、疾病预防指导、康复指导、出院指导等多个方面。
措施二:术后康复有“妙招”
2024年10月至2025年3月,科室共收治急性心梗患者103人次。针对术后康复这一关键环节,护理团队从患者需求出发,创新推出特色护理举措,让康复之路更顺畅。
1.护理人员总结出术后患肢观察“五部曲”,步步到位护健康:
一看: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渗血或血肿
二测:对比双侧臂围,及时发现异常
三感:触摸肢端温度,感知血液循环
四问:倾听患者感受,捕捉细微不适
五教:手把手教手指操,助力快速康复
2.超实用手指操,术后肿胀“退退退”
针对冠脉造影经桡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团队设计了一套简单易学的手指操,每个病房都贴有步骤图、配有视频讲解,哪怕是老年患者也能轻松学会。通过“碰、压、弹、数、伸”等动作,配合握力球锻炼,既能减轻手部肿胀不适,又不影响穿刺部位止血,有效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①碰:从大拇指开始依次与其余手指顺序触碰,交替10-20次。
②压:从大拇指开始依次与其余手指顺序压指,用大拇指压食指、中指等指腹,交替10-20次。
③弹:用大拇指压食指、中指等指尖呈空拳状,之后食指急速发力弹出、伸直,依次进行,交替10-20次。
④数:从大拇指开始依次屈曲,到小拇指结束,最后成握拳状,交替10-20次。
⑤伸:手攥拳、放拳,一攥一伸替换着操作,交替10-20次。
⑥握力球使用方法:握力球放在手部正中,手指用力抓握,使握力球下陷1/2,停留10秒,松开握力球,完全回弹后继续抓握,每组3分钟,每小时5-6组,直至绷带完全拆除。在做手指操时用力要有节律、均匀地进行,不能忽快忽慢,用力过猛,以患者无出血增加、痛感加剧为好。
3.七步运动法,给心脏“充能”
为帮助PCI术后及心衰稳定患者早日康复,护理团队定制了“心脏康复七步运动法”:从卧位的肢体放松,到坐位的主动活动,再到立位踏步、慢走,最后进阶到上下楼梯……循序渐进的运动节奏,既能增强心脏功能,又能提升身体耐力,让康复更有方向感。
(1)卧位:松弛的呼吸运动、四肢活动,由被动到主动
具体动作:躺在床上,全身尽量放松
①把肩部缩紧,尽量贴近耳朵。
②把手指放在肩上,用肘部画圆圈,向前十次,再向后十次。
③屈曲肘关节,再尽量伸直。
④踝关节及脚趾上下摆动、再做打圆圈动作。
⑤把左脚提起屈曲至贴近腹部,然后再伸直放回床上,右脚重复此动作。
(2)坐位:四肢活动,由主动到被动
具体动作:坐在床边或坐在椅子上重复第一步所有的动作
①踝关节及脚趾上下摆动、再做打圆圈动作。
②把左脚提起,屈曲至贴近腹部,然后再伸直放下,右脚重复此动作。
③屈曲肘关节,再尽量伸直。
④把手指放在肩上,用肘部画圆圈,向前十次,再向后十次。
⑤把肩部缩紧,尽量贴近耳朵,再放松。
(3)立位:原地踏步运动—缓慢步伐步行
具体动作:站立着重复第一步的运动作为热身运动
①原地踏步十到十五次。
②以缓慢的速度行走30米。
③重复刚才的热身运动。
④通过热身运动来降低步行后的紧张。
(4)行走:原地踏步—有支撑下屈曲及伸展双膝—正常步伐行走50米
具体动作:热身运动如前
①原地踏步十至十五次。
②站立双手握着扶手,双膝屈曲至半蹲状态,再站直身子重复十至十五次。
③步行走50米。
(5)上楼:步行100米—尝试上下1/2段楼梯
具体动作:热身运动如前
①步行100米。
②练习上下楼梯(3至5级)。
(6)上楼:步行150米—上下1/2段楼梯
具体动作:热身运动如前
①步行150米。
②练习上下楼梯(半层)。
(7)上楼:步行150米—上下1层楼
具体动作:热身运动如前
①步行150米。
②练习上下一层楼梯。
措施三:心理+随访,全程“心”陪伴
科室特别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通过焦虑抑郁量表评估,及时疏导负面情绪,让患者在康复路上少些焦虑、多些信心。同时,建立出院后7天、1个月的随访机制,追踪治疗效果、提醒用药与复诊,让关怀从医院延伸到家庭。
实施效果:
一系列举措落地后,心内科护理团队在急性心梗护理临床路径管理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不仅让护士们对心梗护理知识的应用更加熟练,科室护理质量持续提升。通过给予患者人文关怀,提升了患者术后依从性,手臂肿胀、疼痛等不适明显减轻,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提升了患者的就医体验感,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大幅度提升。
未来,心内科护理团队将继续打磨细节、优化服务,深化多学科合作,引入智能辅助工具,让更多心梗患者在规范、温暖的照护中,重获“心”活力,拥抱健康新生活!
素材 | 护理部一科一品项目组
发布 | 宣传科
编辑 | 李洁 吴皓
审核 | 高研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