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网站导航
观察家网 > 热点 >

弥蒙高铁的“守护者”

昆明信息港 | 2023-02-02 18:11:37

今年春运,是弥蒙高铁开通后经历的首次春运“大考”。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开远工务段的职工们卯足了劲儿,投入到护航弥蒙高铁的工作中。

声音沙哑的“女哨兵”


【资料图】

1月28日1时30分,弥蒙高铁开远南站站场上,开远南维修工区8名线路工利用“天窗”时间,紧张有序地整治开远南站2号道岔轨距超限问题。

线路旁,一位背着方形棕色防护包、手持对讲机频繁对话,时不时前后瞭望的女职工格外显眼,她就是防护员毕春秀。

“毕春秀,‘天窗’还剩多长时间?”“毕春秀,通知车站联络员,操动一下2号道岔……”作业现场,同事们不时地呼叫毕春秀。

防护员是现场作业人员的“眼睛”和“耳朵”,需要认真瞭望作业现场周围环境,及时准确传递车站和现场的联络信息。

弥蒙高铁维修“天窗”时间一般在凌晨0时起至5时之间。这个时间段内,毕春秀要站在线路旁,像“哨兵”一样立岗放哨,保持高度精神集中,随时通报“天窗”剩余时间和“天窗”结束后的列车运行计划。

作业时,她每隔3到5分钟就要与车站联络员联系一次。遇长期施工,通宵作业是家常便饭,对讲机语音联控次数往往超过数百次,电池都需要多备2块。连续几天下来,她的嗓子早已沙哑。

夜幕下的桥梁“医生”

1月31日凌晨1时30分,弥蒙高铁阿阳村双线特大桥上,头灯射出的光来回晃动。“这座桥梁的栏杆、连接螺栓有几处松动,要抓紧时间进行加固。”开远南桥路养修工区副工长安冰冰,正和他的6名工友对桥上栏杆松动处进行紧固。

阿阳村双线特大桥是弥蒙高铁上最长的一座桥梁,全长2881.56米,桥上的部位零件数量格外多,全部检查完毕往往需要5、6个“天窗”。

桥梁上风吹得呼呼作响,直往安冰冰他们的领口、袖口里灌。

“干起活来就不觉得冷了。”安冰冰说。他拿出“病害单”,挨个找到松动的螺栓进行紧固处理。长45厘米、重约2斤的扳手在他手里飞快转动。拧紧一颗松动的螺栓后,安冰冰还要用小锤对其进行敲击,通过声音判断螺栓与螺杆之间是否还有空隙。

“栏杆和螺栓相当于桥梁的‘关节’,如果不及时加固处理,桥梁就可能会‘疏松’,影响行车安全。”安冰冰说。

安冰冰所在的工区共有12人,负责弥蒙高铁全线桥梁和隧道定期检查及日常养修工作。

他们借助头灯灯光,时而猫腰、时而下蹲,伴随着“叮叮当当”的声音,继续沿着阿阳村双线特大桥行走。凌晨4时许,他们才完成当天的作业返回驻地。

钢轨病害“侦查员”

1月30日2时许,红河站高速场10道。

“上行无车、下行无车,可以上道。”随着防护员的上道口令,沿着10道的两条钢轨慢慢走来几个身影。

“滴滴滴……”钢轨探伤仪不断发出急促声响,提示钢轨可能存在伤损。探伤工毕健立即停下脚步,紧盯探伤仪屏幕分析波形情况。

“这里波形显示异常,需要重新探一下。”行至弥蒙高铁105公里500米处,毕健手指着波形图的异常位置,对同事王攀说。

波形不好,可能是钢轨有伤损,也可能是因为仪器有问题或者操作不当造成的。为准确判断是何种情况,他们需要反复探查波形异常地段。

一台探伤仪重达70多斤,需要一个“推机手”和一个“辅助手”配合,才能让探伤仪稳步行进。

毕健和王攀小心翼翼地推着仪器,在波形异常地段反复探测,每探完一遍毕健都要仔细查看波形,还要检查仪器各部件状态是否良好。

“探伤是项精细活,不管是钢轨表面还是内部,只要有一点毛病我们都要把它揪出来,马虎不得,否则潜伏的病害会影响行车安全。”毕健说。

钢轨探伤还是一项体力活,“慢走细探”是探伤工最基本的要求。他们每天至少要走3万步,朋友圈步数排行榜上常常“霸榜”。

凌晨4时,皓月高悬头顶,繁星点缀夜空,毕健和王攀把探伤仪抬到11道,继续为钢轨“把脉巡诊”。

春运期间,在弥蒙高铁沿线

各岗位、各工种的铁路人

精心呵护着这条高铁的安全

让载着旅客期盼的列车

平安驶向远方

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融媒体中心

图文|刘浩 田瑜 朱原 徐文超

陈玥伊 付秋园 李阿宁 董宇汉

实习编辑|李志怡

审核|郭薇娜 赵熠

标签: 行车安全 中国铁路 异常地段

  • 标签:行车安全,中国铁路,异常地段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