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网站导航
观察家网 > 热点 >

每日讯息!鹤舞鸥飞 冬日滇池湿地引人入胜

昆明信息港 | 2022-11-09 16:02:01


(资料图片)

11月7日,立冬。位于滇池南岸的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里,水杉成林,湖水如碧,金菊怒放,芦花摇曳,偶尔冒头的红嘴鸥、白鹭等野生鸟类,让前来游玩的市民纷纷拿出手机拍照。在晋宁土生土长的李继明,是一名摄影爱好者,也是云南省野鸟协会的会员。12年来,他在滇池周边拍下了白鹭、灰鹭、天鹅、红嘴鸥、白鹳、黑嘴鹳、灰雁、彩鹮等近百种野生鸟类,其中还有青头潜鸭、水雉等珍稀物种。“随着治理力度的加大,滇池湖滨生态环境变好了,引来不少野生鸟类在此栖息。”李继明说。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是昆明市第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公园充分利用区域地形,打造绿色湖滨生态岸线,形成水上森林、自然滩涂、芦苇荡、天然湖湾、鱼虾产卵保护场所等各类生态景观,使该湿地成为滇池湖滨野生动植物品种和数量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由于生态系统趋于完整,动植物栖息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成为众多鸟类和鱼类的繁殖栖息地。今年10月13日,昆明观鸟爱好者再一次在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内看到有着“水中大熊猫”之称的青头潜鸭。自2009年以来,晋宁区从“四退三还一护”到湖滨生态建设,再到滇池流域治理,逐步对湖滨湿地进行建设、改造、提升,让污染源退出去,让亲水空间人工干预合理化、自然恢复最大化。截至目前,晋宁区共完成湖滨生态湿地建设25块共计2万余亩,通过湿地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维护滇池边的生物多样性。经过多年不懈治理,近年来,滇池水质保持Ⅳ类,湖滨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不断恢复,一些已在滇池消失多年的植物、鸟类、鱼类又重新出现,其中就包括濒危及重点保护土著鱼类滇池金线鲃、银白鱼等。目前,湿地内已发现脊椎动物173种,记录到现生鱼类26种、两栖爬行类动物20种、鸟类127种。56岁的杨红英在滇池边出生、长大,如今在南滇池国家湿地公园工作。“我们小的时候,滇池的水很清。后来,水慢慢的就变质了。大概从十年前开始,滇池的水质逐渐又变好了。政府保护力度不断加大,人们的思想认识提高了,大家都在保护滇池,后来又建了湿地,水质一天比一天好。”杨红英说。湖滨生态湿地是滇池的“肾”,而晋宁的湿地建设只是昆明市滇池湿地建设与保护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为了恢复高原湖泊滇池的水质,近年来,昆明已在滇池湖滨建设54片湿地,犹如一条绿宝石串成的项链,把滇池装点得生机勃勃。近日,一名摄影师在滇池草海一处湿地拍到湛蓝的天空与错落有致的云海倒映在滇池水面上,犹如“天空之镜”,让人向往。湿地,现在已经成为昆明的又一个旅游名片。野生鸟类栖息滇池,荒山蜕变成花海田园,生态廊道水清岸绿。十年来,昆明生态持续向好发展,绿美春城的故事日日上演。宜良县狗街镇玉龙村东南玉龙山,南盘江、昆明绕城高速从山脚蜿蜒而过。15年前,这里是杂草丛生、乱石遍布的陡峭荒坡。2007年以来,这里先后投入8000余万元,开发荒山、荒坡和荒沟,实施造林2500亩。三角梅、蓝花楹、冬樱花、黄花枫铃木等40余种苗木,让寸绿难寻的石头荒山变成千亩翠绿、树茂花繁的美丽青山。如今,这里已成为昆明市森林庄园、宜良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生态旅游网红打卡地。冬日的暖阳下,大观公园内芳草摇曳,道路两旁绿树成荫,站在大观楼远眺,一幅壮美胜景图展现在眼前。近年来,西山区致力于生态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彰显绿色发展魅力。从2008年至2020年,西山区累计投资24.5亿元用于河道综合整治,建成2万亩湖滨湿地、5000多亩森林公园。通过实施堵口查污、河道清淤等工程措施,建设生态湿地、种植水生植物、增加生物多样性等生物措施,西山区致力于恢复河道生态功能,有效提升整治效果。十年来,昆明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今天的昆明,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春城绿”“昆明蓝”“四季花”成为昆明最亮丽的名片。(昆明日报)

标签: 湿地公园 生物多样性 青头潜鸭

  • 标签: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青头潜鸭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