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网站导航
观察家网 > 热点 >

全球新动态:身体的这7种症状是慢性肾脏病的表现,一旦忽视,病情发展很严重

昆明信息港 | 2022-10-10 08:10:04

本公众号由云南省中医药管理局主办,如果您还未关注,请点击上方蓝色“云南中医”进行关注。

慢性肾脏病是一种发病隐匿,以肾脏损害为主的慢性进展性疾病,晚期可发展为终末期肾病。由于慢性肾脏病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多数患者仅表现为乏力、不思饮食、贫血、蛋白尿、泡沫尿等,容易被人们所忽视,一旦确诊,病情往往进展成终末期状态。

7类人是慢性肾脏病的高危人群


(资料图片)

1.糖尿病患者,尤其是患病时间长、血糖控制不稳定。长期的高血糖会导致肾病及微血管病变。

2.高血压患者,尤其是长期血压得不到控制、波动大。长期的高血压也会导致肾脏血管及肾小球硬化。

3.某些代谢疾病患者,比如肥胖、高血脂、高尿酸等患者。

4.有家庭病史及遗传史者,如果家族中有人患慢性肾病,那么发病的概率也会增加。

5.65岁以上的老人,随着年龄增大,肾脏的功能也会退化。

6.长期服用含有肾毒性药物的人群,如部分止痛药、抗生素、含有肾毒性的中药。由于不合理用药,都可能造成肾脏的损伤。

7.不良的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长期熬夜、憋尿、饮食过咸、暴饮暴食等,都会造成肾脏的损伤。

身体7种症状要引起重视

1.夜间排尿量明显增多;

2.不明原因乏力;

3.眼睑及下肢水肿;

4.出现泡沫尿且不易消退;

5.血尿;

6.血压升高;

7.不明原因的食欲减退、恶心、呕吐。

中医药如何防治慢性肾脏病

慢性肾脏病可归属于中医学“虚劳、肾劳、肾衰、水肿、癃闭、关格”等范畴。多数学者认为,慢性肾脏病的病机为本虚标实,正虚为本,以脾肾两虚为主。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二者相互依托,肾虚日久损及脾,致脾肾两虚。病位主要在肾,后期损及心、肝、肺,出现多种并发症。病理因素主要为痰浊、水饮、瘀毒互为影响。

脾主运化,有传输、布散水精的功能,肾主水,司开阖,水为至阴,肾气从阳则开,从阴则阖,若肾阳不足,气化失司,阖多开少,则出现水肿、水肿迁延日久,病损及阴,湿浊、瘀血内阻,蕴成浊毒,潴留体内,则发展为关格、癃闭等慢性肾脏病危急症候。

中医五行思维辨治慢性肾脏病:

肾脏主水,可调节体内水液运行,在五行中属水,于肾脏而言生我者为肺属金,我生者为肝属木,所胜者为心属火,所不胜者为脾属土。五行的生克制化关系维持五脏功能的正常协调,若其中脏腑出现病变,则可影响整体的平衡。《素问·五运行大论》指出:“气有余,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胜,轻而侮之。” 

根据五行学说的观点,五脏各司其职,相互生化制约,我们可以通过调理五脏来治肾脏疾病,达到阴平阳秘的动态平衡状态。

▶ 水火不济:泻南补北

心与肾在生理上相互联系,包括水火相济、君相安位等。若心火与肾水失衡,则水火不济,心肾不交,心火亢上,肾水阴虚。

心肾不交可表现为心悸、腰膝酸软、五心发热、心烦等症状,可导致心火偏亢。根据五行可知,水克火,心火在上,下降温煦肾水使肾水不寒;肾水居下,上济于心,方能制约心火使心火不亢。

故慢性肾病,长期亏耗,出现心肾不交症候表现时,可治心来治肾,采取益气养阴、清心利湿、交通心肾为主。

▶ 金水相生:虚则补母

肺为水之上源,外合皮毛,主一身之表。若肺为风邪所袭,水道不通,气失所宣,风水相搏,可致风水,形成水肿。根据五行关系肺属金,金生水,当出现肺肾气虚证时,治疗可益气补肺、培固正气为法,驱邪外出。

▶ 水土合德:补肾健脾

《脾胃论》曰:“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 “脾为后天,肾为先天。脾非先天之气不能化,肾非后天之气不能生”,水土合德思想就是基于太阴的运化及统摄功能,保持脾土功能正常,一方面使得脾土克水,另一方面使得土能孕育万物,生成精微物质。

而肾主藏精并主体内水液代谢,肾接纳肺水,通过肾中阳气蒸腾气化作用,泌别清浊,盖水为阴邪,非阳不化。因此。肾中阳气对于水液代谢十分重要,而水土合德思想就是基于少阴肾阳的气化作用,使肾水不寒,阴邪尽去。

▶ 乙癸同源:滋水涵木

肝属东方为乙木,肾属北方为癸水,”乙木”“癸水”关系习惯称为“乙癸同源”,血的化生,有赖于肾中精气的气化。肝血也可滋养肾精,精血同源。

慢性肾病病程日久,可出现肾阴亏虚、肝阳上亢诸症,根据中医五行相生理论:“滋水”就是补益肾水的意思;“涵木”就是滋养肝木的意思。“滋水涵木”指运用滋肾阴而达到养肝阴、牵制肝阳的治疗方法。

验案举隅

脾肾同治:“补火培土,补土伏火”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病案

患者资料:岳某,男,58岁,因“发现肌酐升高4年余,再发加重伴双下肢水肿10余天”于2021年12月05日就诊。

既往“糖尿病”病史20余年,“高血压”病史10余年,发现“肾功能衰竭”病史4年余。12月05日门诊肌酐:196.0umol/L,尿液分析示:蛋白(2+)。

首诊:2021年12月06日。患者形体肥胖,饮食差,夜尿多,活动后感喘促、乏力,双下肢膝关节以下重度凹陷性水肿,舌淡白,苔白腻,边有齿痕,脉滑涩。首诊患者尿蛋白渗漏严重,中医辨病为水肿病,证属于脾肾阳虚证,辨证以滋补太阴,健脾固涩,方选理中汤加减,予免煎配方颗粒,选方如下:

黄芪60g,党参20g,白术20g,山茱萸12g,佩兰15g,旱莲草15g,仙鹤草30g,芡实15g,枳壳15g,益母草15g,茯苓30g,当归15g,薏苡仁30g,山药15g;4剂。

二诊:服用上方后,患者诉饮食明显好转,双下肢水肿无明显改善,考虑患者病程日久,肾阳受损严重,加以四逆汤温补肾阳,中药免煎配方颗粒如下:

附片30g,炙甘草15g,干姜15g,黄芪30g,山药20g,牛膝15g,茯苓30g,桂枝15g,白术20g,芡实15g,旱莲草15g,仙鹤草30g,薏苡仁30g,淫羊藿15g,骨碎补30g;7剂

服用上方7剂后,患者诉活动后喘促、乏力好转、夜尿次数减少,双下肢水肿较前稍好转,继续守方服用半月后,双下肢水肿消散、病情稳定。

案语:本例患者病程日久,基础病多,以水肿就诊,辨证为脾肾阳虚证,首诊以理中汤健脾助运化,水肿消退不明显,求之少阴。著名扶阳大家李可先生在第一届扶阳论坛曾指出:“重太阴还是重少阴,重先天还是重后天,太阴病急重症治不好的时候一定要急救少阴,在平稳的时候重太阴,在关键的时候,太阴效果不好就要治少阴。”

李老认为所有代谢性疾病病在三阴,但三阴统于太阴,故治疗应重视脾土,脾阳之根为肾中元气,中土为釜,肾之元气为釜中之火,腐熟水谷,运化精微全赖此火。

如何预防慢性肾脏病

1.保持良好的生活及饮食习惯:适当多喝水,少喝碳酸类及功能性饮料;作息规律,尽量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运动,控制体重,保持良好的心情。

2.对于某些慢性病、代谢性疾病患者,应该及时控制血糖、血压、尿酸等危险因素。

3.避免滥用药物:如果身体出现不适,应该到正规医疗机构救治,不可胡乱相信及使用所谓“民间偏方”,也不可乱用抗生素、止痛药及肾毒性药物。

4.戒烟、限酒、定期体检、重在预防,及时发现身体问题,早发现、早诊疗。

本文作者:赵常安

弥勒市中医医院急诊科住院医师,2015年7月毕业于云南中医药大学中西医临床专业,本科学历,毕业后在弥勒市中医医院工作至今。曾至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进修急性中毒与血液净化技术;发表省级及国家级论文10余篇。

擅长:急性中毒、乙肝、急慢性肝炎、肾衰竭、焦虑抑郁症、糖尿病、脓毒血症、发热等。

扫码咨询

责任编辑丨马春丽

标签: 慢性肾脏病 心肾不交 慢性肾病

  • 标签:慢性肾脏病,心肾不交,慢性肾病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