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网站导航
观察家网 热点 >

苟晶高考被顶替 曾经的同学却成博士、教授

子芫伴你成长 | 2020-06-29 15:59:41

这几天,苟晶高考被顶替事件受到大家关注。

苟晶于1997年参加高考,高考落榜,真实的成绩被班主任邱老师的女儿顶替。

那一年,她班级同学大部分都考入了理想的大学,现在出了8个博士5个教授。

而苟晶用了23年的时间逆袭,获得了在大学对面居住的机会,原本,她可以拥有更好的人生。

一切的分界线,就在23年前的那次考试中,读不读书,真的是两种不同的人生。

01.不读书,用23年的时间来打拼

1997年,苟晶第一次高考落榜后,选择了复读。

她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成绩在班里一种排名前列,高考却只考了500分,班里倒数第一。

第二年,她更加努力读书,在模拟考试中,考出了全区第四名的好成绩,可在高考时依然再次低分。

当时的她并不知道,自己的名字和成绩,在第一年时就被顶替,不管她怎么努力,都没有机会读大学了。

苟晶23年逆袭,同学出8个博士5个教授:读不读书,是两种不同人生

高考后,她上了一年半中专,发现学不到东西,自动退学。

因为没有学历,苟晶干过推销,卖过洗发水、化妆品、电话卡,为了几块钱跟客户磨破嘴皮。

后来,她找了一份卖软件的工作,做销售对学历要求不高,但必须要有成绩,她加班加点,用三个月的时间,完成公司前三年的销售总额,个中艰辛只有自己知道。

婚后,一边带孩子,一边找工作,很多工作都被学历这个要求拦住,后来她自己在网上卖饰品,从拍照、上架、客服到发货,她一个人做完。

苟晶用了23年的打拼,让自己事业稳定,但心中始终感到对文化的缺失,为了弥补这一点,她将房子买在大学对面。

而她原本,也可以有机会像同学一样,努力学习,获得更高的学历,人生也许从此不同。

因为高考成绩被顶替,人生就此被改变,不读书的人生,需要付出更多。

02.大学,是寒门学子改变命运的彩卷

说到高考,想起康辉。

康辉在《平均分》书中,自曝差点与大学失之交臂。

当年,康辉报考“北京广播学院”,他的专业成绩在三个候选人中最好,文化课成绩也过了那年的重点分数线。

看起来一切顺利,但过了很长时间,都没有收到录取通知书。

他父亲去询问,学校说没有收到他的成绩单,而找到负责这件事的部门时,对方推脱已经报过去了。

幸好他父亲很心细,去查了电报底稿,发现并没有康辉的名字,对方这才承认是手下办事失误,再一次发了成绩。

如果没有父亲的坚持,康辉的人生可能就会被改写,也许就不能成为优秀的央视主持人。

读大学,是寒门学子改变命运的彩卷。

进入大学后,有机会学到更多的知识,不仅开阔了眼界,也多了一份竞争力,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

不仅是自己,对孩子的教育也会有很大的影响,孩子的起点就此不同。

03.读大学的意义,不只是学历,还有眼界

知乎上有人问:“为什么要读一个好的大学?”

其中有个高赞这样回答:“见识了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会被这些优秀者的能量气场笼罩,从而也想变成更优秀的自己。”

读大学的意义,比学历更重要的,是眼界和格局。

纪录片《人生七年》中,追踪了14个来自不同阶层的孩子。

这14个孩子中,大多数家境贫困,父母都是普通的工薪阶层。

其中,只有一个孩子坚信读书可以改变命运,他每天走3英里的路去上学。

在21岁那年,他考入牛津大学读物理专业,毕业后成为一名大学教授。

而其余孩子,很多读到中学就放弃了,成年后跟父辈一样,继续挣扎在社会的底层。

在这个世界上,有人出生在罗马,有人出生在农村,要想让自己的人生得到改变,读书是有效的方法。

网上有一张照片很火,坐在一个饭桌上的同学,毕业于各重点大学,现在都成为了各行业的精英。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在于,看上去表面都差不多,其实读过书的人,有更多的资源和选择。

回到苟晶身上,如果她能够读大学,很有可能现在也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而一次“偷换”,改变了她的人生,她只能选择对学历没有要求的工作,个中艰辛和心酸只有自己知道。

马上就要高考了,就如苟晶所说,希望今年高考的孩子都有一个纯净的天空,愿每个孩子都能考上心仪的大学。

  • 标签:苟晶,同学,博士,教授

媒体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