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网站导航
观察家网 > 宏观 >

把“想讲的”变成“想听的”|每日信息

解放军报 | 2023-06-01 06:21:16


(资料图)

前不久,笔者在基层调研时旁听了两堂风格迥异的思想政治教育课。一堂课引经据典、课件精美、活动丰富,另一堂课则“朴素”很多,没有繁复多样的课件,也没有多少旁征博引,反而用了不少来自于官兵的典型事例。在授课结束后的教育效果评估中,这两堂课的得分相差很大——虽然大家都能明显看出前者同样下了不少功夫,但其分数远不如后者高。究其原因,从一名战士给出的评价中也许能够窥得一二:“讲得挺好,就是跟我没啥关系。”

在基层,类似的情况并不少见。一些教育者筹划组织授课,常常先入为主,认为只要自己讲得入情入理、声情并茂,官兵就定能“心领神会”,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教育者想说的,不一定是官兵关注和需要的。

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官兵拉直心中的“问号”、解开思想的“扣子”、驱散眼前的“迷雾”,从而凝聚思想共识,形成情感共鸣,实现同频共振。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个过程,都应围绕官兵展开、围绕他们的“问号”“扣子”“迷雾”展开,否则,教育者“想讲的”与官兵“想听的”不在一个频道,共识、共鸣和共振从何而来?

当下,青年官兵思想更加活跃,接收到的信息更加繁杂,头脑中等待拉直的“问号”也更多。教育组织者心里要始终装着官兵,善于通过“饭堂看饭量、床上看睡相、工作看干劲、处事看态度”把好“脉搏”、找准“病症”,让教育内容奔着现实问题和活思想而去,重点解决那些官兵需要知道的、想知道的和有所困惑的问题。只有切实搞清楚一堂课“为什么讲、讲什么”,把自己“想讲的”转换成官兵“想听的”,才能达到言及心声、直抵心灵的教育效果。

当然,要做到这一点,还需要授课者下苦功夫,将抽象的理论通俗化、表面的现象深刻化、零碎的知识系统化,抽丝剥茧查探“病症”、剖析“病因”、对症“下药”。要多一些兵言兵语、少一些晦涩道理,多一些白话实话、少一些空话套话,既让官兵坐得住、喜欢听,又通过授课帮助他们提升思想认识、提振精神状态,进而实现教育效果最大化。(杨宜佳)

标签:

  • 标签:中国观察家网,商业门户网站,新闻,专题,财经,新媒体,焦点,排行,教育,热点,行业,消费,互联网,科技,国际,文化,时事,社会,国内,健康,产业资讯,房产,体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