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拥有中国暖温带最完整、最广阔的湿地生态系统,被誉为“鸟类国际机场”,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黄河三角洲也曾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IUCN全球濒危物种朱鹮的历史分布地。自2023年起,菲仕兰通过中国绿化基金会捐赠项目,在这里开展了防护林带建设、生态要素监测设备捐建等一系列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2024年,菲仕兰联动多方力量进一步参与到保护区朱鹮繁育野化工作中,从朱鹮栖息地营建到科普教育宣传,以切实行动为濒危物种保护贡献力量。
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委会党工委书记许明德表示:"在中国绿化基金会和菲仕兰的大力支持下,黄河口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蒸蒸日上。我们真诚希望在各方的支持下,将朱鹮野化放飞项目打造成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典范,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东营智慧。"
活动当日,嘉宾们还参观了朱鹮繁育中心,专家详细讲解了朱鹮繁育及科学研究的进展情况。当天还有来自东营幼儿园的10余组亲子家庭参与了菲仕兰生物多样性体验营,在讲解老师的带领下,参观了全国规模最大的鸟类专题博物馆——黄河三角洲鸟类博物馆;在鸟类科普乐园,孩子们近距离观察了保护区救助的东方白鹳、丹顶鹤、银鸥等珍稀鸟类,体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
荷兰王国驻华大使馆农业参赞施米特分享了荷兰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愿景和理念,并对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工作与朱鹮种群恢复工作给予了高度赞赏,他表示:“荷兰已将生物多样性融入各项政策领域,其重点行动包括:推动自然友好型农业、制止森林砍伐、以及加强海洋与陆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同时鼓励私营部门将生物多样性纳入其战略。我们深受菲仕兰与中国绿化基金会联合行动的启发,他们在湿地保护、濒危物种保护、产业链相关方参与以及儿童可持续发展教育等方面的努力,与《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目标高度契合。今天的活动更搭建了一个跨领域、跨国界的协作与创新平台,激励我们进一步加强合作、共享知识、携手造福人类与地球。”
作为拥有150多年历史的荷兰最大乳企,菲仕兰始终秉持"自然滋养"的使命,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生物多样性保护是重点关注领域之一。菲仕兰联合世界自然基金会和荷兰合作银行创新开发牧场生物多样性监测系统,六大关键绩效指标包括温室气体排放、土壤氮平衡、氨排放、自有土地生产作物比例、永久草地比例以及自然和景观管理,草地植物丰富度、候鸟种群数量等都被细致监测。公司对奶农提供针对性建议,以支持奶农不断改善会员牧场的生物多样性,并通过质量管理体系和可持续发展计划,对奶农所做的努力和成果给予切实的奖金激励。进入中国以来,菲仕兰持续践行企业社会责任,聚焦关爱儿童、赋能女性、支持奶业和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积极为环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