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网站导航
观察家网 > 国内 >

今日热议:钠电池,产业化到底还有多久?

财经网 | 2022-11-28 17:34:53

在锂价暴涨的困境下,钠电池,因为钠全球储量高,价格低,成为锂电池的替代品被市场关注。市场更是大力炒作钠电池概念股。

但近日,其“成本优势”却在产业专家和券商之间引发了一场争论。争论源于国泰君安的一篇研报,其中指出:“钠电池材料具备显著成本优势,比磷酸铁锂电池低约1/3。”


(资料图片)

针对这一结论,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院长吴辉提出质疑,并公开表态认为,目前钠电池成本并不比锂电池成本低,钠电池产业化发展将在2025年之后。

产业专家:产业化之前谈成本为时尚早

国泰君安于今年3月发布一份《钠离子电池系列报告(一):钠离子电池蓄势待发》(简称《报告》)。

报告显示,铜基钠离子电池原材料成本为0.29元/Wh,磷酸铁锂电池材料成本为0.43元/Wh,铅酸电池成本为0.40元/Wh,钠离子电池材料具备显著成本优势,比磷酸铁锂电池低约1/3。”

针对“钠离子电池比磷酸铁锂电池成本低30%”,吴辉本人在朋友圈提出质疑。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显示,上述数据出自中科海钠团队研究,且对比钠电池与磷酸铁锂电池成本时,多家机构的数据来源都来自中科海钠。中科海钠脱胎于中科院,是国内第一家专注钠离子电池研发和生产的公司。

日前,中科海钠创始人胡勇胜也对《科创板日报》表示,“(国泰君安)这个数据是没问题。”

国泰君安方面,不仅在25日声明中指出,《报告》测算的是电池原料成本而非电池综合成本。分析师石岩也表示,国泰君安电新团队关于钠电池的研究报告是建立在很多专利和公开资料的基础上,同时是和产业专家多次请教学习后的结果。

针对国泰君安《报告》的数据存在什么问题,财经网联系到最先公开提出质疑的吴辉,其认为,国泰君安给出的数据只是理论成本。

“上游原材料的价格现在还不能确定,比如说钠离子正极层状氧化物、负极硬碳,而且电解液、六氟磷酸钠现在很贵。只有产业化体系建成后,才能知道这些原材料在走量的情况下,价格是多少。除了材料成本,还有制造成本、产线折旧、人工等”,吴辉表示,由于钠电池没有量产,现在1GWh需要投五个亿,锂电池1GWh才两个亿,单就折旧来看,经济性也比不过锂电池。

真锂研究首席分析师 墨柯也持一样的观点。他认为,成本低30%只能是理论值,理论值不代表实践,通常来讲理论值是比较难实现。“钠离子电池刚刚开始,并不具有什么竞争力。技术层面还没有完成从0到1,谈1到100有点早。”墨柯表示,“1”就是有量产的产品装在下游应用的终端,电动车、储能等,只要有产品用上的“1”完成,剩下才是“1到100”扩张规模的事情。

吴辉也承认,随着产业化发展,钠电池大规模生产,未来有可能比锂电池便宜,毕竟钠比锂便宜。但针对目前券商提出的,钠电池相对锂电池具有成本优势,吴辉认为,这个只能是在真正产业化之后才能看出。

真正的分歧在于产业化时间

事实上,国泰君安在上述声明中也强调,《报告》明确指出,现阶段由于钠离子电池尚未规模化量产,综合成本上与锂电池相比还不具备明显的经济性。这与产业专家“量产之前谈成本为时尚早”的观点也并不相悖。

如此看来,券商和产业专家真正的分歧在于钠电池的产业化时间。

经过多年发展,当前钠电池领域,“量产”确实已经成为关键词。包括宁德时代在内。多家着力钠电池领域的企业,接连宣布明年正式量产。多家券商也随之喊出“2023年即是产业化元年”。

就在券商和产业专家爆发争论的次日,25日,国泰君安又在晨报中强调,“钠离子电池产业链预计2023年成形,上游传统化工企业迎来转型契机。”

不过,财经网了解到,多位产业专家认为,明年不太可能量产。他们预测,钠电池产业化过程最低也需要两年左右,甚至三到五年。

“明年做不到大规模量产,很多企业明年只能把产品做出来。”吴辉认为,现在生产线才开始建,明年可能投产。投产之后,产品在工艺上改进,在下游客户应用,尤其相较于其他场景,汽车、储能的导入会更严谨,需要验证周期。即便乐观估计,可能也要一两年的时间。“所以,产业化并不是能够生产出产品,而是产品能使用,生产出一颗电池,装个样车不是产业化。”

“明年不可能大规模量产,大家都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墨柯表示,所有参与用钠电池的企业,他们会买一点点,试装在产品上,暂时也不会考虑成本。

对比锂电产业的发展,墨柯认为钠电池产业化过程会更漫长。他表示,锂电池2009年之前技术已经很成熟,但从2009年开始在电动汽车上使用,又经过多年示范运行,直到2016年以后才大规模开启电动化进程。“现在钠电池不管在哪里都没有用上,示范运行阶段不会很快,且比当初锂电发展难度更大。”

“电池生产出来,要经过下游试验、运行、收集问题、反馈、解决,技术的成熟度需要一个时间。”墨柯透露,宁德时代去年就发布了第一代钠电池,并表示今年量产。但今年没能如期量产,是因为发现产品在使用时存在吸水性问题,即电解液会被吸收,从而导致电解液迅速减少,影响充放电循环。

“发现这个问题,就需要解决,量产推到明年。但明年可能还会产生新的问题,能不能解决又是问题。这就是技术成熟度的问题”墨柯表示,也许企业加大各方面投入,会加速这一过程。但他预测,即便这样,五年产业化或也谈不上会有多大发展。

也有知情人士透露,明年二季度宁德时代二代钠离子电池有望量产,虽然能力密度低于磷酸铁锂电池,但是循环次数高于磷酸铁锂电池。

据《科创板日报》,吉林大学青岛汽车研究院副院长顾国洪也认为,“(钠电)原则上会便宜,但需要三、五年产业化后才能实现。”

电企业是关键变量

在券商和产业专家之外,还存在一种观点。“这个事情无法静态预测,只能动态来看。现在最有发言权的还是企业家。”深创投创新投资研究院研究员 林玮对财经网表示,目前钠电池产业化的关键在于产业链是否配套,但如果有企业愿意推动,力度加大,就会使进展加速。

从产线上看,钠电池和锂电池的工作原理相同,只是电池内部电荷载体不同,所以能生产锂电池的产线,也能生产钠离子电池。

通过调研以及参加专家座谈会,林玮发现,钠离子电池不是科学技术突破的问题,而在于工艺调教。就是看谁能最快找到适合的参数,就能实现量产。而对于有现成产线的企业来说,工艺调教正是他们所擅长的。

近期,企业在钠电领域的动作明显加速。

10月21日三季报电话会议中,宁德时代再次确认,钠电池2023年实现产业化的计划不变。宁德时代公司董秘蒋理曾透露,第一代能量密度会略低于铁锂,但上车使用问题不大;出货规模要看客户需求,产能扩张和复制很快。

关于券商与产业专家的争论,作为隐藏主角,宁德时代相关人士对财经网表示:“不回应”。

被传出“钠离子电池已装车五菱宝骏kiwi”的鹏辉能源,相关负责人对财联社表示,产品还有待“上通五”测试验证,还没有上公告目录。但其也表示,目前公司钠离子电池研发进展良好,电芯性能测试结果较理想,包括循环、低温和能量密度等。“上通五”对钠离子低温优异性能非常感兴趣,相信会解决消费者冬天使用体验不好的痛点。

传艺科技也对财经网透露,钠电池产品近期会开始陆续送样品,预计明年3、4月投产。

此外,孚能科技、多氟多表示钠电池产品量产在即,美联新材等企业也在加码钠电池布局。

据了解,全球已有近三十家企业布局钠离子电池,产业化应用涉及储能、电动车多领域。

/

标签:

  • 标签:中国观察家网,商业门户网站,新闻,专题,财经,新媒体,焦点,排行,教育,热点,行业,消费,互联网,科技,国际,文化,时事,社会,国内,健康,产业资讯,房产,体育。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