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网站导航
观察家网 > 国内 >

滚动:笋壳作画也惊艳!<br>乡镇中学老师带学生上创意美术课,妙趣横生

扬子晚报 | 2022-10-14 15:40:13

戴着斗笠的老人、牵着黄牛的孩童;满脸皱纹的老奶奶在编织篮子……近日,重庆增福镇初级中学的教师李思飞和他的学生们用笋壳做的画作惊到了网友。在李思飞和学生们手中,平日里不起眼的笋壳变成了可以装裱起来、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品。日前,李思飞向扬子晚报记者讲述自己探索笋壳作画,并将之带到课堂的经历。

紫牛新闻见习记者 徐韶达


(资料图片)

现在,这里的同学们把笋壳作画当成一大乐事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笋壳画的制作。”在重庆增福镇初级中学,经常出现这样一幅场景,李老师在孩子们的簇拥下走进教室。

同学们把课余时间在竹林里找到的笋壳分层处理后就能用来作画了。“同学们需要按照自己提前设计好的草图制作笋壳画,楠竹笋壳适合表现植物的藤蔓,慈竹笋壳适合表现木材;笋壳最有光泽的一面适合表现人物的皮肤部分和动物毛发……”李老师说完后,学生们一边思考,一边开始动手剪裁。

不一会儿,一幅幅精美的画作诞生了:戴着斗笠的老人、牵着黄牛的孩童;满脸皱纹的老奶奶在编织篮子……在老师的指导下,每一片笋壳都在熨烫着色的过程中发生着蜕变。

李思飞说,目前学生已经可以熟练制作笋壳画了。2020年,李思飞第一次将笋壳画带进美术课堂,“当时班上的学生惊讶极了。对这些农村学校的孩子来说,笋壳是司空见惯的,大家没有想到的是,普普通通的笋壳能做出精美的画作。当时就引起了他们的浓厚兴趣。”于是,在春夏时节学生们放学回家时,都会抽时间到房前屋后收集笋壳,“久而久之形成了习惯,有学生跟我说,现在找笋壳已经变成了他们课余生活的一大乐事。”

多年前,细心老师就地取材开了创意美术课

2003年,从师范学院美术专业毕业的李思飞来到重庆市涪陵区增福镇初级中学担任这所学校唯一的美术老师。在李思飞生活的巴渝地带,居民房前屋后都种竹子,学校附近的小河边更是有着大片的竹林。2015年的某天,刚下课的李思飞在竹林散步,正值晌午,“我看到太阳光照射到笋壳上,产生了反光,使得笋壳表面很有光泽,当时我就想,这放在画作上应该比竹叶更有层次感。”李思飞决定选用笋壳作为美术课材质的补充。

刚开始的时候,李思飞用笋壳做出来的画作比较粗糙,“根本不能称之为作品,后来我在网上一搜,才发现福建早就有一位老师傅在用笋壳作画了,于是我就打电话向他求教。”通过不断学习,李思飞知道原来笋壳还可以分层,每个层面都有其各自不同的肌理。

李思飞介绍,给笋壳分层的方法主要是将笋壳用水煮,在软化之后用手将其表皮一层层剥离,“如果遇到比较厚的笋壳,可以用刀片把它们一层层切割开。”

在笋壳画制作出来以后,如何储藏也成了李思飞面临的一个大难题。“笋壳是一种植物,放久了会有一些发霉、虫蛀和变色的情况,我后来通过学习得知,笋壳要想长期保存,在制作前需要进行浸泡、消毒、熨烫、浸染等一系列步骤,经过这一套工序之后,笋壳画可以存放挺长的时间。”

为了提升自己用笋壳作画的技艺,李思飞还曾到西南大学和四川美术学院进修。直到2020年,李思飞才正式把笋壳作画带进课堂。

未来,探索更多可能性,让孩子们过得更好

在李思飞的指导下,许多学生制作的笋壳画,在区里、市里举办的各大艺术节、展览上获得了很多奖项,“让我深感自豪的是,他们的作品很多被选中放进区美术馆进行展览,这让学生们更自信了。”

李思飞说:“我的学生有不少是农村的留守儿童,因为我也是农村家庭出身的孩子,面对这些与我同样出身的孩子,我觉得有责任去让他们变得更加自信,能够从容地生活。笋壳画这种就地取材零成本的绘画方式,大大降低了孩子们学习绘画的成本,让孩子们能够无拘无束地绘画,放飞自己的想象力,创作出精美的作品。”

未来,李思飞还想将笋壳和陶瓷盘相结合制作出更多有价值的作品,“比如书签、扇面以及其他一些文创作品,把这些作品卖出去,卖到的钱用于给孩子们买学习用品,让孩子们更好地学习与生活。”

标签:

  • 标签:中国观察家网,商业门户网站,新闻,专题,财经,新媒体,焦点,排行,教育,热点,行业,消费,互联网,科技,国际,文化,时事,社会,国内,健康,产业资讯,房产,体育。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