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网站导航
观察家网 国内 >

小小卡牌为何成为青少年“社交密码”

光明日报 | 2022-03-15 09:46:37

放学后,刚上小学一年级的男孩贝贝兴奋地把他的文件夹夹在胳膊下,匆匆来到小区,等待陆续放学回家的小朋友。每走过来一个小朋友,他都露出笑容,问:“换吗?”然后打开文件夹,那是满满的一本“奥特曼卡牌”,有各种各样的形态,有的是三维立体的,有的是透明闪亮的,有的是五彩斑斓的;有各种各样的“级别”,从“R”(英文单词Rare,指稀有)到“SR”(英文单词Super Rare,指超稀有)“SSR”(英文单词Superior Super Rare,指特级超稀有)等应有尽有。很快,不少小朋友加入他的行列,大家互相谈论着新出的卡牌,时而交换一张“同级别”的卡牌。

寒假结束后,小朋友们的压岁钱充裕了起来,手里卡牌的种类更多了。不少家长反映,卡牌甚至成为孩子们社交的必备工具。“开始以为这只是普通的玩具,没想到现在孩子越来越沉迷其中,除了买卡牌,还要搞‘对战’,在这方面的花费越来越多。”北京市朝阳区小学三年级学生家长刘锡告诉记者自己的苦恼。

奥特曼卡牌有多受欢迎?记者发现,这些卡牌是日本某知名影视剧的文化衍生品,卡牌上印有这部影视剧中的英雄和怪兽形象,并标注其武力值。2月27日,售卖卡牌的某公司刚刚攻城略地,在郑州开设华北地区第二家旗舰店。在论坛上,一张“稀有”卡牌能被叫出上万元到数十万元的价格,甚至有“专家”出教学视频,教家长学生通过“算法”买到高级别卡牌。

一张如扑克牌大小的卡片为何俘获了众多孩子的心?这种游戏沉迷有解吗?如何让青少年有良好、健康的收集爱好?记者走访了购买、收集卡牌的群体。

孩子:不断购买、不断重复、不断交换、不断丢弃

谁在买卡牌?记者走进一家卡牌旗舰店,店员介绍,这里有火影忍者、叶罗丽、小马宝莉、哈利波特等知名IP卡牌销售,但最火爆的还是奥特曼卡牌。这些卡牌的售价从几元到上千元不等。家长反映,价格越低的卡牌开出的“英雄”越少,几乎都是怪兽等“反面人物”。店员也表示,价格越高,英雄的级别、卡牌的级别、稀有卡牌的数量就越多。“最好的套装是当年的新年限量版,我们出完就绝版了,很有收藏价值。”店员小磊告诉记者,“现在市面上数万元一张的卡牌都是当年我们的限量版。”

同时,限量版采取了会员制的销售模式,有一定购买门槛。旗舰店会给会员发放购买券,凭券购买。店员表示,这是为了保证卡牌的“稀缺性”。

限制购买,勾起了孩子们“买到就是胜利”的胜负观;与此同时,这些卡牌在大量地重复印刷。一盒卡牌有30包,每包有8张卡,大部分家长和孩子一次购买一盒。打开包装,记者发现这240张卡里充满了重复的人物。由于不能单独购买想要的卡牌,很多孩子当场拆开盒子后就扔掉了一部分卡牌,造成了极大的浪费。旗舰店中放置有废卡回收桶,专门回收孩子丢弃的崭新卡牌。店员保证,由于防疫卫生考虑,这些丢掉的卡牌不会重新包装售卖。那么,这些重复卡牌的命运是刚被售卖就被扔掉了。这也是不少孩子相互交换卡牌的主要原因。

商家设计了一些概率算法,而中小学生很难精确计算出如何买到合适的卡牌,只能不断购买、不断重复、不断交换、不断丢弃。

卡牌吸引青少年的原因还有一点,店员小磊告诉记者,卡牌分为收藏型和对战型两种。收藏型卡牌主要展示的是英雄人物的“级别”高低,对战型则是从虚拟走向现实,每盒对战型卡牌都标注着“英雄对决”的字样,打开后有两包卡和一张“战区地图”组成,地图上还密密麻麻印有对战规则。店员解释:“基本的原则就是‘比大小’,比英雄人物技能强弱。”旗舰店有十几张对战桌,店员告诉记者,每周会有老师现场教学,每月还会组织现场对战,孩子们热情很高。“大多数是男孩子,从四五岁到十几岁都有,几乎场场爆满。”

旗舰店内滚动播放着由明星家庭代言的广告,墙壁上有大大的光柱组成“你可以相信光”,还有英雄们的等身模型,非常吸引孩子们的眼球。

家长:从“不反对”到“有隐忧”

有多少孩子沉迷卡牌?记者随机在某小学放学的时候做了一个统计,三年级某班男生或多或少都在玩。“没有人不玩,只是沉浸程度不一样。”跟班老师告诉记者。

然而,今天的中小学生家长,在自己是中小学生的时候,也曾经收集过大大小小的卡牌,有某干脆面的“水浒卡”、某品牌“三国卡”,甚至某些影视明星的周边卡片。他们也曾彼此交换,也曾爱惜地小心收藏。因此,当今天的小学生沉迷卡牌的时候,不少家长对此心态“有些矛盾”。

“我心中又理解,又隐隐有些担心。当年我也曾为了‘水浒卡’买过很多干脆面,为了收集一张‘宋江’绞尽脑汁。但是今天,当孩子被卡牌紧紧绑定的时候,我觉得有些不对。我们当时只是为了集齐一整套卡片,今天的孩子小的时候集卡,大一点了会参与对战,再长大还有Cosplay(角色扮演)等活动,这样的‘用户黏性’让我对此很发愁。”北京市海淀区小学二年级家长李远霞告诉记者。

李远霞的矛盾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担心孩子过度沉迷,另一方面又担心这是孩子中间的“亚文化”,是属于他们的“交流密码”,一旦“切断”也许对孩子心理健康不利。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李远霞的经历代表了大多数家长的心情。由于自己的童年经历,刚开始,家长们对孩子集卡的态度都是“不反对”甚至“乐见其成”的,只把卡牌当作一种普通的玩具或者是普通的收藏。他们和孩子一样,并没有做过深入的研究就“一头扎了进去”,直到发现孩子的“黏性”越来越强,才如梦方醒。李远霞介绍,她身边的家长中,有人会一气之下剪碎孩子的卡牌、没收孩子的卡牌,但是在孩子考出理想的成绩后,又忍不住买孩子最喜欢的卡牌作为奖励。

“每一盒卡牌背后都有‘合理消费,切勿沉迷’的字样,但是它们的每一个规则都精准地射中孩子的心,无论是社交属性还是对战属性,都如此让人沉迷,孩子们怎能不上瘾呢?”李远霞告诉记者。

老师:宜疏不宜堵

青岛启元学校专职心理教师郭凤告诉记者,儿童沉迷卡牌游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商家有针对性的商业销售行为满足了儿童的心理发展需求,导致他们在面对卡牌游戏的时候防不胜防。其次,家长对孩子观看的‘媒体’内容或使用的游戏工具缺少了解和筛选,导致盲目‘入坑’。再次,一些家长没有重视早期对孩子的高质量陪伴,没有建立起健康的亲子关系。最后,当家长发现卡牌游戏对孩子的不利影响难以控制的时候,往往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让儿童‘戒断’,这容易导致亲子冲突和儿童的逆反心理。”郭凤说。

北京市海淀区某中学初一班主任教师李晓同样认为,这种集卡游戏风靡的原因很多。“亲子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孩子是否沉迷于某一种游戏,但是产生沉迷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和孩子们的年龄段、所在班级和学校的风气都有关系。”李晓告诉记者。

如何避免卡牌沉迷,让孩子养成健康的兴趣爱好,对一些不良的爱好有鉴别能力?郭凤认为:“从儿童成长的早期,家长就要注意对他们观看的内容和玩具游戏进行筛选。数据显示,5岁以下的儿童最喜欢色彩鲜艳的、剧情简单直白的动画作品。家长要做好筛选,避免一些简单粗暴的情节成为孩子早期的‘精神食粮’。同时,要重视亲子关系的质量,越是玩一些创意性的玩具时,越要和孩子做好沟通,走进孩子的精神世界,让他们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陪伴和关注。此外,对孩子的消费行为要建立规则意识。一些孩子的父母不让他们玩卡牌,他们就偷偷让爷爷奶奶买卡牌。家长们可以通过家庭会议的方式,让每一个家庭成员都谈谈自己对消费的看法,这样久而久之,孩子的观念也会有变化,也会建立起健康的消费观念,对于卡牌规则中重复浪费的部分产生怀疑。当然,家长一旦发现和孩子在游戏方面的观念有明显冲突,一定要停下来及时修复,不能一味地埋怨,更不能一刀切,宜疏不宜堵。”

李晓认为,在处理“沉迷与否”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矛盾,家长的原则是要“柔性处理”而不能“刚性处理”。“家长在教育培养孩子的过程中要用巧劲儿,而不是使蛮力,否则就会欲速则不达。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加、独立性的增强,家长会有越来越多的无力感和挫败感。”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希望在相关法律法规上对这类游戏设置相应准入制度。某“潮玩”公司法律顾问王晶告诉记者,目前除了购买相应影视作品的制作版权外,在市场准入方面没有更多相关规定。有老师提出,希望这类游戏能参照网络游戏中针对儿童的相关规定执行。

(记者 姚晓丹)

【家长讲述】

我怎样处理儿子“集卡”

大约两三年前,我带儿子去小区旁的文具店。买完文具之后,他要求我给他买几盒卡牌。最初我以为卡牌就是扑克牌,就问他说:“家里有扑克牌为什么还要买呢?”他告诉我卡牌不是扑克牌,而是小朋友当中比较流行的一种游戏。于是我们花了几十元买了三四包卡,打开后,我不以为然:“这不就是扑克牌上画了漫画人物吗?有什么好玩的?”不过,儿子的反应和我明显不同,他觉得很有趣,翻来覆去地摆弄卡牌,嘴巴里还念念有词。

后来,他时常给我说起关于同学集卡的事情,各种集卡的专有名词,什么雷鸣版、星云版,什么SR、HR之类,偶尔也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一两盒。通常他讲关于卡牌的话题时,我都是“嗯嗯啊啊”地应付过去,完全没当回事。然而,到了孩子五年级过生日,我问他想要什么生日礼物,他居然还想要来一盒卡牌,还要那种上百元的“黑钻”。已经两三年了,他还这么心心念念,看来我要好好研究一下这个卡牌到底有什么魔力了。

于是,我认真向儿子请教,请他说说这卡牌的魔力在哪里,为什么小朋友会这么痴迷。他一听我关心起他喜欢的事情,就非常开心,于是“竹筒倒豆”般说起来,在短时间内就给我普及了很多关于卡牌的知识。

原来,这些卡牌主要是以动漫为主,比如奥特曼、斗罗大陆等。男生女生收集卡牌的类型不大相同。卡牌价格不同,便宜的十几块一包,贵的几十甚至数百元,随着卡片稀有程度而水涨船高。但在打开装卡牌的盒子之前,并不知道盒子里有哪些稀有的卡牌,类似于抽盲盒。

他说,绝大部分同学都或多或少地参与其中。有同学乐此不疲,不但让家长买,还用自己的零花钱压岁钱来买。同学之间要比较,看谁拥有更多的稀有卡牌,拥有更多稀有卡牌的同学会成为大家羡慕的对象。而且,同学之间还互相交换卡牌,互通有无,卡牌成为小朋友社交的最重要媒介之一,如果没有集卡,可能就找不到共同的话题,就被排除在特定的圈子之外。

在让儿子给我普及了相关知识之后,我又问了问其他一些认识的小朋友,并且上网查了查资料。原来,儿童集卡已经成为小学生群体中最风行的活动之一。不过,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有的是花太多的钱在这个上面,家长觉得非常不值得;有的是孩子过于沉迷其中,影响了学习等等,因此引发了很多家庭矛盾。

先说花钱多的问题。资料显示,有一些专营卡牌的公司仅仅单一门店的年营业额就高达十几亿元甚至更多,而卡牌本身的成本有多少呢?据卡牌制作企业的负责人介绍,平均每张不超过一角钱!到了小学生手里,平均每张至少售价一元以上,稀有的卡牌一张要几十元、数百元、上千元,也就是说利润至少是十倍起步,百倍千倍也并不稀奇。如此看来,确实相当暴利。不过,集卡的小学生可不这么看,一些卡牌在他们眼里就是珍宝。我想,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游戏玩法,二三十年前拍洋画,或者买方便面集卡等,本质上与现在这个集卡也并无不同。

当然,凡事有度。如果孩子沉迷其中,不但花大量的金钱购买,同时也影响了学习就不好了。那如果一旦出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呢?我想最基本的原则还是要“疏”而不要“堵”。

从成人的角度来说,要理解孩子集卡的理由,虽然会有一些攀比的心理,但也是社交的一种媒介。通过这个媒介,可以让孩子有某种归属感。

同时,在孩子集卡这件事情上,不能只看到负面作用,也要学会借力打力,发挥其正面作用。比如,让孩子讲一讲卡牌中的情节,除了复述动漫中已有情节之外,还可以通过想象创造新的情节并写下来,这样既锻炼了口语表达,也锻炼了书面表达。

卡牌中通常会标注人物的战力值,最初了解战力值的大小,对比个体的胜负关系,然后可以随机组合,看看这些组合从战力值上计算,在胜负关系上会有怎样的可能,这就锻炼了孩子对数字的感知和运算能力。引导孩子手绘卡牌中的人物图案,或者用泥塑的方式把二维的图画变成三维的雕塑,这就在无形中培养了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通过引导孩子了解卡牌成本价与卖出价的比值关系,探讨投资卡牌是否值得,如何管理自己的财产,做到合理花费,培养孩子的财商。引导他们从集卡开始,转移到集邮、集币等活动中来,这可以加强他们对历史地理等方面学科知识的学习。总之,如果成人能多琢磨一下,那么,儿童集卡就可以转化为学习资源,因为借助了孩子的热爱,所以学起来一定既快乐又高效。

有的孩子沉迷其中,更大可能并不是卡牌的吸引力,而是由于现实生活中亲子关系紧张、成就感的缺失、找不到归属感等。这时候,就不能把板子都打在卡牌上,而是要有针对性地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我在和儿子讨论完卡牌的相关问题之后,我告诉他,《论语》中孔子的弟子子夏说过这样一句话:“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每一种东西深入研究起来都可能有它的趣味,但为了人生更长远的目标,就要有所选择。如果只有两种活动可以选择,一种是玩卡牌,另外一种是读书,你更愿意选择哪一个?他告诉我,还是要选择读书,因为读书能更扩展,更深入,而卡牌却不能。儿子的选择,让我这个爸爸放下了悬着的心。

(作者:于晓冰,系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语文教师)

标签:

  • 标签:中国观察家网 中国综合门户网,商业门户网站,新媒体,网络媒体,新闻,财经,体育,娱乐,时尚,汽车,房产,科技,图片,论坛,微博,博客,视频,电影,电视剧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