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 网站导航
观察家网 财经 >

【时代风采】:翰墨有正气 挥毫书人生——专访淮安书法家吴建华

壹点网 | 2022-01-08 12:39:48

“襟吴带楚客多游,壮丽东南第一州。”坐落于古淮河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的江苏淮安,深受吴楚文化、齐鲁文化和运河文化影响,军事家韩信、汉赋大家枚乘、《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等名人辈出。吴建华先生就出生于淮安涟水书香门第,少时受家学影响酷爱书法,及长遍各种碑帖,苦练基本功。年追溯书法渊源,着力提高自身文化底蕴和理论基础。在书法艺术世界徜徉三十余载,吴建华将内心情感、家国情怀和时代之思在一方宣纸上尽情挥洒,从中感知人生的丰沛。

http://www.xcctv.cn/uploadfile/2022/0108/20220108124002335.jpg

吴建华,1976年生,字天行,斋号三无斋,江苏淮安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淮安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与吴健、陈书国、冯勇并称“淮上四杰”。

转益多师 泥古而化

吴建华的父亲是一位语文老师,七、八岁时,他就在父亲的教导下提笔濡墨,临帖字。从小学课堂的描红开始,书法就在这个少年的心里悄悄地埋下了种子。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吴建华拜淮阴师范学院书法教授姜华先生为师,潜心研书艺,一本《书法入门与创作》令他废寝忘食,心摹手追。1997年,他入伍西安通信部队,在政治部宣传科从事文艺相关工作。两年的军旅生涯里,他也没有放下手里那杆毛笔,稍一得空或拜访当地名家,或置身西安碑林,跨越时空与古人盘桓论道。

临摹古书碑帖,取法乎上,是研书艺的必由之路。在临帖的基础上,吴建华有意捕捉不同时代书法艺术的集大成者,从中体味文化意蕴、时代背景和书写者的精神品格。他书初从颜鲁公入,进而转行、草、篆、隶,对“二王”、米芾、王铎、黄道周等名家用心至勤,转益多师,与《张迁》《石门颂》《好大王》《散氏盘》诸碑朝夕相伴,师心取迹。

http://www.xcctv.cn/uploadfile/2022/0108/20220108124003633.jpg

2005年前后,吴建华的书法艺术渐臻佳境,形成宽博、萧散、厚重、灵动、大气之书风。他广涉博取,真、草、隶、篆、行诸体皆能出手,尤以楷、草、隶书见长,功并存,风貌别出。2014年,吴建华经友人介绍赴清华大学进修书画理论和创作,后多次参加中书协和省市文联举办的书法研修班、文艺家读书班,受到孙晓云、言恭达、徐利明诸师的高度评价,作品入展全国首届大字书法艺术展、全国扇面展、全国书法名家邀请展及多部作品集。

http://www.xcctv.cn/uploadfile/2022/0108/20220108124003547.png

吴建华是五体兼善的书家,大小俱佳,甚为难能可贵。其榜书作品厚重苍涩,气势逼人,大而不失飘逸灵动,古法今法和谐兼融,小字韵味频出,书卷气跃然纸上。观其挥毫,从肩到肘,从肘到腕,从腕到指,下笔收笔,龙蛇游走,起承转合间有一种“气从丹田出”的酣畅。笔落在纸上,跌宕起伏如行云流水,厚重处如泼墨积水,有肆意宣泄之美感。据吴先生本人介绍,其用写大字的方法写小字,故而作品显得沉稳、厚重、从容。

http://www.xcctv.cn/uploadfile/2022/0108/20220108124007128.jpg

文墨并重 家国情怀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2020年初,新冠疫情猖獗期间,吴建华关切时事有感而发,写下了慷慨激昂的纪实鸿文——《庚子战疫记》。

“君不见,南山耄耋,犹披甲以前突;天使青春,更断发以持锐。火神雷神二院,呈惊世之速度;动员集结众令,现华夏之气魄。”“浩浩长江,经万里而川流不息;魏巍九州,历千年而熠熠生辉。此一时之难也,吾等当众志成城于当前,共克时艰于茫。”文章全景式记录了庚子年疫情泛滥之殇,字里行间更流露出吴建华的拳拳爱国之心和对早日战胜疫情的美好期盼。

全篇行文流畅,融深情于笔墨,感情充沛真挚,语言疏朗明快,风格雄浑沉郁。完稿后,他随即提笔在宣纸上一气呵成《庚子战疫记》书法作品。评论家任冉称:“其笔法收与放、疾与迟、动与静顾盼呼应,磅礴中含秀逸,端庄里显灵动,自如洒脱,笔墨中没有半点矫揉造作。”

http://www.xcctv.cn/uploadfile/2022/0108/20220108124008840.jpg

在淮阴艺术馆馆长夏万里的提议和大力帮助下,《庚子战疫记》辅之以编导、文学、书法、摄影等多个艺术门类联合打造,最终以音视频合成版的形式公布于众,一时间浏览量破亿,被广大读者点赞、收藏,起到了提振信心、凝聚人心的现实效果。这也正展现了吴建华用艺术回馈社会的“爱国、为民、崇德、尚艺”的家国情怀。

流露呈于纸,时事感怀显于墨。友人读后感叹:“日只顾欣赏建华的字,竟不知其有此文学底蕴!”谈到对书法家和文人的理解,吴建华说:“古时并无‘书法家’一说,写一手好字只是读书人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文墨并作,相辅相成,互为表里,不可缺一。书之道,人、文、书合一是耳,以书合人,以文养书,以文化人。合真、善、美为一,乃人之道也;合天、地、人为一,是文之道也。”

书外求书 韵自天成

晚清书法家杨守敬在《书学迩言》提到:“学书一要品高,品高则下笔妍雅,不落尘俗;一要学富,胸罗万有,书卷之气,自然溢于行间。”

吴建华认为,单纯写一手好字只能称之为写手,书法家更多的是人格、品德、文学、美学、哲学等诸多因素的综合考量。为了字而字,未免狭隘,综合修养应该是一种“书外功”,应从书法拓展至艺术、文化,乃至对人生、自然、宇宙的思考与体悟。

http://www.xcctv.cn/uploadfile/2022/0108/20220108124009222.jpg

书法家同时应该是“杂家”,比如渊博的学识、开阔的眼界、宽广的胸襟、广泛的交游、创新的路径、精到的笔墨、丰富的阅历、灵活的思维、饱满的情感、前瞻的意识、深厚的积淀等都应成为书法家的追求。

龚正在《用线条进行艺术的歌舞》中这么评价吴建华的书法:“楷书清丽内敛不失儒雅稳健、行草潇洒飘逸不失力量对比、隶书厚实质朴不失俊朗灵动、篆书古朴方正不失月朗清风。”打通各体之间的内在联系,也许正得益于吴建华在生活中有意无意的“书外功”。

http://www.xcctv.cn/uploadfile/2022/0108/20220108124009167.jpg

“如果我们能有意识地多了解一点美学、哲学的精神内涵以及美与自然、艺术家心灵互生互动的关系,那么字时可能就能探骊得珠,达到事半功倍之效。”这是吴建华经常思考的问题。

关注时代 迁想妙得

“笔墨当随时代”,时代是一个宏大命题,任何艺术的发展都会留存时代痕迹。什么是时代?当今时代的书法主流审美、书法创作手法和内容的时代特征、书法工具材质的时代……吴建华于六、七年前曾思考由宏观学和观学切入研究书法,并对此进行了深入思考和细致剖析。

融汇方能贯通,入古方能化古。吴建华认为,书法发展是与时俱进的,一部中国书法史,就是一部中国书法书家史、风格史、理论史、工具材质史、技法与书体演变史,而言之,是一部中国书法传承和创新史……是立体的、饱满的、鲜活的历史,当代书家应当深入研究、运用、借鉴。在民族复兴、大国崛起之路上,我国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是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所不能比拟的,如何充分与时代接轨、合理运用科学技术是摆在当代书法家面前的又一课题。

http://www.xcctv.cn/uploadfile/2022/0108/20220108124009688.jpg

“一个书法家应当回答四个问题:什么是书法?为什么搞书法?怎么搞好书法?搞出什么样的书法?也许每个人的答案都不一样,历史的观照、时代的融汇、哲学的思辨——这就是书法的魅力。”吴建华回首与书法携手的岁月时说道,“字和人生一样,我也在不断摸索和探究,深入经典,与古人对话,承古开新,这个传统基础上的‘新’既要符合书法艺术的美学规律,也要符合时代精神,这正是我努力的方向。”

据介绍,吴建华曾与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有过一次长谈,谈话中他大胆地提出了新今草的课题,得到孙主席的高度关注和欣赏。他多角度分析了推行新草的可行:“新草就是用简化汉字进行草书创作。从法理角度讲,简化字是国家颁布并提倡使用的通行版规范汉字;从艺理角度讲,可以运用连笔、快写、简省等草书结构和草书笔法进行创作;从情理角度讲,诸如未经系统书法练的学生们的课堂笔记、工作人员的会议记录及领导的批示签名等,简化字的连笔快写在生活中普遍运用,这说明新草发展为一种书体是可行的。”孙主席听后戏说:“若将来推行新草成为可能,建华你就是新草‘鼻祖’喽!”

http://www.xcctv.cn/uploadfile/2022/0108/20220108124010367.jpg

十年来,吴建华成功实现了由单一创作型,向创作、理论、文学复合型的转变。在这个过程中,他自觉将个人抱负与时代选择相结合,思索着当代书家的使命担当:书法在新的历史条件和思维语境中该如何发展?后世将如何看待我们这个时代的书家、书风、书学思想?他在《笔墨·时代——当代书法的现状与思考》中说:“书法写的是线条、墨韵、章法,体现的是意趣、思想、神采,正大气象、恢弘之态、和谐之美应是书法艺术追求的方向。

路漫漫其修远兮,书道无极,艺海无涯,书法是寂寞之道,甘苦自知。三十余年专注,三十余年研磨,三十余年沉淀,已过不惑之年的吴建华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孜孜以求。心为笔,血为墨,情为字,他将继续纵情挥洒演绎自己的翰墨人生,未来可期!(林笑云 徐小延/文)

附件:《庚子战役记》作者:吴建华

己亥岁末,冠毒潜袭三镇。历不数日,染者渐众,当其时也,世皆懵懂,安乐如常。适逢春运,车马辐辏,疫散而天下危,毒异而世人惊。朝暮间烽火接踵,众惶恐不知所以。

主席挂帅,情系苍生黎民;中央布阵,整合各界精英。百道并进,剿瘟灭神。君不见,南山耄耋,犹披甲以前突;天使青春,更断发以持锐;重症院长定宇,逆行火线,舍生取义。火神雷神二院,呈惊世之速度;动员集结众令,现华夏之气魄。各地党政,联防联控,一级响应纷纷起,八方支援滔滔来。宇内良人,毁家纾难不分老少;海外赤子,慷慨解囊何止亿万。泱泱华夏,东西南北中同舟共济;芸芸众生,工农商学兵各司其职。壮哉!神州大地,全民会战。红旗所向,何惧滔天巨浪;万众一心,定缚新冠毒虫。

然痛定思痛。武昌义士,露言而遭训诫,终未销祸于萌芽,主动请缨,其心可呈,其忠可表,后不禄于岗,仅三十有五,何其惜哉,何其惜哉。彰考明察,盗名者之辈九鼎大吕,竟出疫不传人之论;屈指汉政,欺世者之流渎职不实,尚有麻木不仁之过。凡此种种,致错失防控之良机。三镇失守,疫散各省,何其痛哉,何其痛哉。临阵换将,挽狂澜于危殆;空降大员,救黎民于水火。当机立断民心稳,求真务实举国安,形势大变矣。

呜呼!瘟蔓疫延,波及周遭。举世关切,喜忧并存。台独蔡氏,禁口罩限出入,弃棣华之份孔怀之情于不顾,而行落井下石之举,何其可憎也。美帝提案,意欲锁国。内忧外患,危在旦夕。所欣世卫来华,千钧一发而转危为安。复兴路,不坦。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海内知己堪比邻,一衣带水似管鲍。巴铁义重,倾囊相助;邦日本去历史之嫌,启睦邻之程;德、意、柬、英、法、俄……诸邦同伸援手。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青山一道同云雨,骄阳何曾是两乡。天地和同可待也。

君不见,私采滥挖,导河床变道而洪水泛滥;散浊排污,致空气不新而雾霾尽现。斯皆人为,而遭天谴也。天地造物,相生相克。一草一木,皆具灵。世间万物均链之一环,自然生态之衡岂可破乎。冠毒之由,祸起野味。尝一时之鲜而害千人之黄泉,图一己之快而使举国之空巷。是训不可不记也。

呜呼!是疫不除,永无宁日。非典未远,麻风难忘。叹新冠猖獗,而无良药;困全民于宅内,寐紊食乱;陷百业于深渊,产停业歇。何以至此?应深思而熟虑;生而为甚?当明志而内观。践诚信然人事,行忠孝而家国。庚子之殇,终将成史。同期雾尽霾散,共待春暖花开。浩浩长江,经万里而川流不息;魏巍九州,历千年而熠熠生辉。此一时之难也,吾等当众志成城于当前,共克时艰于茫。则拐点可期,胜利在望也。庚子正月二十,天行记于古楚博约书院。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标签:

  • 标签:中国观察家网 中国综合门户网,商业门户网站,新媒体,网络媒体,新闻,财经,体育,娱乐,时尚,汽车,房产,科技,图片,论坛,微博,博客,视频,电影,电视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