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谁,都是既有优点也有缺点,既有长处也有短处。但是,有的人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差,别人说不得,听了别人的批评自己就受不了,甚至还会做出过激行为。 这样的脆弱心理,一方面是不能够清楚地认识自己,另一方面则是过于自卑,不相信自己。对于这种情况,应该怎样做更好呢?
首先要能够客观地评价对方,然后当给予评价时,如果能够在符合客观实际的基础之上再多一些肯定,那么,他就会按照你鼓励的方向发展,在工作和生活中都是这样,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这个道理,在心理学上有一个专门的名词叫作“配套效应”,18世纪法国有一个哲学家名叫丹尼斯·狄德罗。 有一天,朋友送给他一件考究的睡袍,当他穿着这件华贵的睡袍在书房行走时,觉得周围环境很不协调∶ 家具破旧不堪,地毯粗糙、不干净。 于是,为了与睡袍配套,他把旧的东西先后更新,书房终于跟上了睡袍的档次。后来,他发现“自己居然被一件睡袍胁迫了”。
200 年后,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朱丽叶·施罗尔提出了一个新概念——“狄德罗效应”,也叫“配套效应”,即人们在拥有了一件新的物品后,总倾向于不断配置与其相适应的物品,以达到心理上的平衡。
任何人对事物的看法都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自己的身份做出改变,当身份有所改变的时候,这个人看待事物的态度和立场也就自然而然地发生转变了,人会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心理上的平衡。 假如一个人的身份变了,但是态度和行为不能及时配合的话,这个人就会感到一种强大的心理压力,在这种压力下,不得不调整自己的心理,直到态度、行为与身份之间的不协调彻底消失为止。
在“身份”上的转变,追使他对自己的行为和态度进行调整,尽量地改变自己以适应新的身份。所以,有时候适当戴一顶“高帽子”,会促进他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真心期望变好,他就能够变好。
所以,想要改变一个人,不妨也给他几套有价值的“睡袍”,让他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朝着与“睡袍”配套的方向发展,根信他会在这样的过程中,努力调整自己的态度、行为与身份之国的差别,努力达到“配套合一”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让他感觉到你的目的是改变他的不良行为,而是要让他觉得你是出于真正的信任。
内文图片源于网络,侵权即删!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